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继印度裔高管SatyaNadella接掌微软第三任CEO之后,谷歌也将CEO的重担交给了另一位印度人SundarPichai(大家亲切的称他为劈柴)。现在,硅谷的印度裔高管大有燎原之势。这让同在硅谷的不少中国人议论纷纷,印度人到底有什么魔法,能纷纷打破长期以来压在亚裔中层管理人员头顶的天板呢?

      不同于其他族裔,目前硅谷的大多数印度裔的高管并不是第二代美国移民,他们基本都是在印度本土读完本科之后,到美国学校进行深造,然后进入高科技公司的,比如——

      微软的Satyanadella,是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了电子和通信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到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的。

      Adobe首席执行官Shantanu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读了本科,然后到美国的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机硕士。

      SundarPichai是在印度IIT-Kharagpur获得学士学位,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沃顿商学院求学。

      在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同样有很多毕业于中国名校,那么在华裔计算机工程师们中,为何罕有企业高管?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裔学生从小就浸润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大环境之中。英语毕竟不是华人的母语,初来美国,用第二语言和美国白人高管交流难免存在障碍。

      比语言更大的障碍是文化认同,美国人喜欢的运动中国人不一定喜欢,能让美国人哈哈大笑的笑话中国人可能完全无感。

      而印度人出生时虽然讲的是各邦的母语,但上小学以后就开始接受全英文教育,十几二十年的英文浸润,令印度人无论在口头表达或是文化融入上,都比中国人占据更多先机。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成为美国工程师,以及更多华裔移民二代的出生,华裔二代和印度裔二代在语言文化上的鸿沟相信会慢慢缩小。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印度人有多抱团?讲个我曾经的房东的故事。

      刚来美国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好学校,我们租住了一套好学区的房子。房东恰好是印度人。

      好学区的房子很贵,我们当时来美的时间还短,信用分数还没攒够,没法贷到住房贷款。而我们的印度房东来美时间也不长,而且他家里只有丈夫工作,妻子全职,还有三个孩子,经济并不十分宽裕。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有能力在这个好学区买下了两套130万美元的学区房。

      我好奇地一问,这才知道,他和妻子贷款买了一套房子,然后让妻子的妹妹一家和他们住在一起(妹妹一家移民美国是靠了姐夫帮着在美国介绍的工作)。两家人又各自出资,再向老丈人借了一笔钱,共同买了第二套房子,出租以后房租三家平分……

      这就是典型的一人来美,把整个家族带来美国的“大印度”模式。抱团的结果是,整个大家庭的七八个孩子,在支出并不很高的件下,全能进入顶级学区就读。

      除了家族里的互相帮助,印度人在工作上的相互提携也十分明显。同样资质的中国和印度候选人,印度裔管理人员在招聘和提拔的时候更加喜欢本族裔的同事。

      但是这样的“偏心”比较隐晦,中国工程师时常会有别扭的感觉,但也往往找不出什么确切的证据。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因为我的孩子们曾在亚裔聚居学区就读,所以我接触过很多印度孩子,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和欧美孩子的差不多,都是“外向、积极、善于交流”,比如:放学喊着同学的名字大声说再见;开party的时候搂着其他孩子一起合影,看到落单的孩子,他们会主动邀请一起玩;和成年人聊天一点不犯怵,有时候看到陌生人,他们还会像小大人一样主动上前搭讪。

      可是华人小朋友,或者日本、韩国的小朋友,甚至和印度孩子同样来自英语国家的欧洲小朋友,多数就比较羞涩,没有那么自来熟。

      为什么印度小朋友和美国小朋友那么热情开朗?多数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美国有很深厚的派对文化,先不说小酒吧里的夜夜笙歌,就是一般老百姓家里,也常常大搞派对。我的隔壁邻居,每个星期六都固定邀请一堆朋友去他家聚餐,所以他家为了长期搞派对,安装了烧烤炉、室外篝火,挖了游泳池,还安装了电影屏幕。

      印度人也喜欢派对,我们一家曾经被邀请去参加过印度家庭的聚会,虽然不像美国人那么烧钱,他们的院子里也一样准备了烧烤炉、凉亭和椅子,搭建了儿童乐园,还种了一片小果林,给朋友们采摘。聚会的时候,好几家大人唱歌跳舞、聚餐喝酒;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看做游戏、看动画片,一点儿不需要大人操心。

      我曾经觉得聚会文化就是瞎胡闹,后来慢慢感觉到,多少深厚的友情就是在聚会上产生的,多少孩子就是在聚会里掌握了带领小团队的能力。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