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他不如先改变你的心态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儿童的心理问题一直让妈妈们最为困惑,心理问题直接导出行为问题。

      俗话说得好:“1岁是天使,2岁3岁都嫌。”当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他的心理会渐趋复杂,在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个人意识,这时候,你会发现,面对他你显得手足无措,育儿也变得焦躁起来……

      面对如此犟儿我真要崩溃了

      网友

      每天近两个小时的入睡时间,儿子可以在床上没完没了地翻来覆去,嚷着口渴了,可以下床10几次只喝一口再上床。然后也是一通“创意无限的折腾”,而且“指定”我不能走开。每晚陪他入睡的这两个小时,对我来说简直是煎熬,不知道他的精力怎么会那么好,似乎不需要休息。

      说他犟,还真是犟。平时要他干嘛,他偏和你对着干。受了凉已经发烧了,让他穿上鞋,一点也不听,赤脚在大理石上走来走去……和他的对话也充斥着无数个“不”字。

      最气人的是这孩子软硬不吃,好话也不听,骗也骗不进,吓也不怕,实在坚持不下去他就尖叫作为武器。面对如此犟儿我真要崩溃了!

      回答:王文革(上海中小学实验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不要说3、4岁,所有的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旺盛都是我们期望的,有精力才能摸索学习。

      导致孩子睡前不愿意睡觉的原因比较多,下面我就推测几个,你看有没有对应上的:

      1、父母白天上班,每天早出晚归。这种情况下:孩子试图多和父母玩,在家里他认为父母还是最好的;睡觉即预示着分手,不愿意睡;父母没有精力(不是孩子有精力),打心眼里不愿意带孩子,真希望他像布娃娃一样听话安静。

      2、父母一方或全部在家带孩子。孩子白天睡得多或晚;教育内容随意性大,没有固定的规律,尤其是睡前;父母一方睡得晚。

      3、和父母在家与否无关的。没有分床睡;单方面拒绝孩子,不主动干预孩子;总希望别人来在这个时候管理孩子,而自己看书、电视或睡觉。

      无论那种情况,有必要亲子双方都变动一下。

      首先是孩子,白天的体力活动要丰富,疲劳就会早睡。如果作息时间不固定,应该相应调整。大人睡觉时间之前,不能让孩子休息,以免睡时精力旺盛,分床睡很有效果。睡前不做兴奋的活动。

      其次是大人。突出自己教育职能,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最放心,时刻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构思内容,而不是像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一样,孩子干什么都不对,就知道挑剔;调整心态,喜欢自己的孩子,给予积极的支持;作息规律要和孩子同步;睡前教育活动要固定,以读书、讲故事为好。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