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出现行为问题?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在育儿过程中,许多父母都碰到过孩子那些恼人,令人讨厌的行为:有时是孩子不愿和父母合作,凡事和父母顶嘴,违抗父母的建议和意见;有时是孩子缺乏责任感,做事拖拖拉拉,逃避完成自己的任务;更严重的是在外抽烟,酗酒,甚至吸毒等等。很多父母都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以这种方式行事?

      其实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在应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如果能找到让孩子做出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那么也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根据[儿童:带来的挑战(Children: The Challenge)] 一书作者之一美国心理医生和教育学家鲁道夫·决克思(Rudolph Dreikurs)博士的理论: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有四个方面:1. 寻求注意,2. 权力,3. 报复,4,自我感觉差。

      1. 寻求注意:

      孩子喜欢被人注意。如果他们的好行为得不到父母,老师,或者同伴们的注意,孩子就会使用一点小计谋得到父母的注意,有时即便是使用不良行为,也“在所不辞”。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孩子独自一人静静地在自己的房间看书,做作业,父母会不会经常过去查看,打扰他们?但如果孩子在自己房间的墙上乱涂乱画,父母知道后,多半马上会过去让孩子停下来,并教育孩子。父母走过去教育孩子这一举动,尽管在我们看来是负面的关注,但对于没有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来说,却也能满足他们渴求父母关注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可能暂时在父母的教育和命令下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但只要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所以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注意,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在孩子身边,无偿地爱着孩子,做他们的后盾。如果父母意识到孩子犯错只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关注,也就明白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的理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他们的批评,责备,不停地唠叨只是意味着父母对他们行为地关注。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批评自己,也比自己完全没有父母的注意要好。

      2. 权力:

      随着孩子成长,他们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面对父母不同于自己的观念,他们不愿接受,以消极的态度反抗父母的任何要求,来争取享有决定自己事情的自主权。而在父母心中,孩子总是未成人,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还不成熟,需要父母不时的叮咛和遵嘱。孩子不能在家庭中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地位和权利。这么一来,孩子和父母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对立情绪,也就是“权力之争”。

      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动物园玩,孩子想要父母给他买动物园商店中出卖的毛绒玩具。父母没有答应,孩子就开始在众人面前大哭起来。听到孩子的哭声,不明所以的路人都向父母投来责备/好奇的眼光,父母可能觉得很尴尬。为了让孩子停止哭声,父母只得妥协,给孩子买了她想要的玩具。孩子在这场和父母的“权利之争”中成了赢家。如果孩子一旦以大哭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么非常有可能,在今后同样的情况下,孩子还会继续使用同样的方法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和孩子的权力之争中,父母需要使用友善但坚定的行动。避免和孩子陷入长时间的争论 。父母要避免陷入和孩子权力之争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具体可参见博文:北美父母让孩子选择的技巧。

      3. 报复:

      有时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惩罚了他,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他必须用不良行为报复父母以求得心理平衡。或者孩子的朋友开生日爬梯,没有邀请自己,所以她也要报复那个过生日的孩子。孩子采用报复的手段各色各样,有的孩子为了报复父母而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去年12月,[成都商报]报道了这样一新闻:“富家子抢路人 为让父母伤心”。事件经过大致如下:

      家境殷实的“富家子弟” 李刚(化名),是别人眼中令人羡慕的对象。父母在李刚小时,为了挣钱就远赴外省打工,从普通工人到最后自己开公司承建工地,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挣越多。

      但在李刚看来,自己的父母从不关心自己:童年的生活寄人篱下,学习没有人管,每次学校开家长会也是不同的亲戚去参加。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耻笑,让有父母的李刚却总感到自己像个孤儿。李刚为此非常不满:“为什么在父母眼中就只有钱?为什么他们不回家?为什么他们眼中钱比我还重要?”

      为了报复父母,让他们伤心,李刚采用了极端的方法:抢劫路人。而李刚最后自己也陷入牢狱。尽管事后李刚很后悔,希望自己出狱后和父母一起过安安稳稳的生活,不论钱多钱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当然,像李刚这么极端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但对待孩子这种报复心理,父母应该耐心对待,对孩子的错误不要以报复的行为对待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改善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和孩子有效沟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来打通孩子的心结。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