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教育忍不住说两句,哪些孩子适合中国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人说“久病成医”,本人饱受中式教育浸淫多年,今又因二子之故,与中美教育屡屡亲密接触,几成半个“砖家”,专病专治中美教育比较等疑难杂症。美式教育,崇尚自由发展,在放松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诸多少年得以天性释放,术业专功,遂成英才。中式教育,强调以勤为本,苦中作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大批学子十年寒窗,苦尽甘来。

      美式教育着重创造,然平凡之流鲜有灵感喷发,过度宽松与自由中未见天才横空出世,但见庸才不学无术,非得暖工掏粪工做够了才幡然悔悟?而中式教育重在基础,马步一扎,十年不倒,孰料江湖凶险,不解一招一式之变通,寸步难行。。

      本庸医行走江湖几日,误诊无数。然历尽挫折初心不改,见中美教育之争必上前把脉。本人宗旨是:医死三千,弄活一个,但有误诊,概不负责。。

      1.天才娃适合美国,普通娃适合中国

      对天才们来说,在美国如得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游哪游哪,想多高多高,想咋玩咋玩,一不小心,就玩成精英玩进主流了。

      公平乃美国立国之本,但美国的教育体系对普通娃来说颇不公平。公立学校各种高级班,天才班啥的,享受优厚待遇和资源。普通娃望眼欲穿,但一死杠杠(IQ啥的)把他们拦在外面。倘若普通娃没感觉无所谓倒也罢了,偏偏不少普通娃虽中人资质,可勤奋好学,上进心强,且后有如狼似虎之推爹推妈,天才班啥的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中国虽然也喜欢天才,但更强调后天的努力,由来以久,自古如此“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lah,blah。。 普通娃虽天资平平,但功夫下足,水到渠成,高级班,提高班啥大门敞开了欢迎。。

      美国教育在公平的光环下隐匿着对先天优劣的不公,而中国教育在呆板的笼罩下潜藏着大量的机会。

      2.女孩适合美国,男孩适合中国

      对中国娃来说,美国是重女轻男,女娃啥都受优待。尤其是中国女娃,聪明好学上进勤奋,搁哪都是香饽饽,一路走来,好学校,好工作,条条大路是坦途。中国男娃就没那么幸运了,不是有人说了么,公狮子到了别人的领地是要被消灭的,母狮子是要被收编的。男娃们体力比不过老美,智力和人相当,想凭努力超越别人可人家还不买帐。男娃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还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nerd,猥琐。。到了,连自己同胞都瞧不起,女娃们躲男娃如躲瘟疫,上学工作也罢了,难不成媳妇还得靠搬运?

      中国就不同了,重男轻女是咱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男娃对家族来说是要传种借代的,对单位来说是要抗枪上阵的,对名校来说是要光大门楣的。男娃们只要够聪明,够努力,够懂事,总有人会赏识。

      3.小学适合美国 中高中适合中国

      我觉得,美国教育最诱惑人的是小学。孩子们太幸福了,功课轻松是其次,主要是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在美国儿童如天使,万众瞩目的那种,谁见了谁一脸堆笑的”sweetie,honey”个不停,听多了,娃还真的就恬静可人了。在中国儿童如皇帝,但只限于自家,在别人眼里比篡位的皇帝还不如,更别说学校老师了。老师们见孩子如同警察对犯人,弄的娃们一脸流窜犯的气质。。

      但中学高中就不同了,美国中学大考小考不断,各种作业一堆,签个名都能号称作业,大大有损国人心中“作业”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哪天忘了交张破纸就得留个“0”分在成绩表上,搞的孩子们查成绩单都战战兢兢的,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每天都得兢兢业业,每项作业都得认认真真,贴个纸糊个墙的能整一夜,费不费劲。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