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混龄教育(下)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众所周知,与混龄教育相比,教师比较容易为同一年龄段的儿童(相差不到1岁)提供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机会。但是年龄大小并不是衡量儿童成熟的唯一标准。在任何一个班级里,不论年龄的差距如何,儿童发展平的差距总是相当大的。特别是3--6岁的儿童,虽然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也有着许多共性,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目标,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只是要求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与同龄编班相比,混龄编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儿童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龄儿童学习,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且,幼儿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的儿童有正向的影响。他们由于帮助了别人,又得到成人的赞扬,会更加善于互相帮助。

    其次,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扩大了儿童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在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从德国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则是一个公认的难题。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对克服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儿童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的混龄教育与传统的理念不同。传统的理念认为,混龄班恰似个大家庭,不同年龄的儿童如同兄弟姐妹。但是在兄弟姐妹似地组织中,一个儿童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即是兄姐的永远是兄姐,是弟妹的永远是弟妹。如果是兄姐,一直是处于照顾别人、比别人强的地位;是弟妹的则始终处于被照顾关爱、弱者的地位。而德国的混龄教育则认为,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混龄教育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得儿童的身、心同步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独生子女身上容易出现的缺点。

    其三,混龄班中的儿童年龄各不相同,决定了其大多数教育必须个别化。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因此,混龄班的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种不同的环节有多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在生活环节上,更多的以混龄进行;但是在学习环节上,除了混龄进行以外,也有根据不同的能力、爱好进行自由地组合。例如,在柏林的一所幼儿园,整个幼儿园的活动以一种更为开放的组织形式出现:每个儿童在上午的大多数时间内可以在幼儿园的任何一个活动室内活动,或画画、或制作、或阅读、或表演,在这样的一种组合方式中,儿童或以兴趣相同为一组,或以年龄相同为一组,或以能力差异不大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