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儿童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上)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近十几年来,随着个体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和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并在儿童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仅对国外儿童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1 研究现状

    从现有文献来看,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1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cole、Miehel和Teti等认为,情绪调节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再如,Thomposon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非呆板)、应变性(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

    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例如Masters(1991)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与之相应,Campos(1989)和Smith(1993)等的许多研究也发现,人们调节自身情绪反应的内外过程,尤其是它的强度和久暂性特征,与实现或达到个人目的有关。采用这种界定方式的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 人们是否进行情绪调节以及如何调节,是对社会情境的主观意义及自身应付能力的认知的函数。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例如,Dodge(1989)从其操作过程着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激发一种活动以调节(减弱、增强或改变)另一种活动的过程。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强调情绪调节的动力特性,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适应特定情境。Salovey和Mayer(1990)从情绪调节在人的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入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情绪智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并将之视为Gardner的社会智能结构中的一个亚成分。

    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