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他怎样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总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长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德国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在暑假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

      苏珊娜是柏林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她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一次,她正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跟同学一起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背包。可她没有提醒女儿,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了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一旦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大哭大闹起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德国家长都会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想办法以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例如,孩子执意要买昂贵的玩具,若家长拒绝,孩子一般都会哭闹。这时,德国家长就会一边安抚孩子,让他平静下来,一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家长才会给他买,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使孩子在愿望暂时得不到满足时能够控制情绪,主动考虑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哭闹,发泄情绪。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德国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他们会下意识地让孩子尽早开始“第一次”。

      在一般情况下,两岁大的孩子大多数会自然倾向于摆脱家长的“控制”。例如,他们会大声叫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我不要你喂,我自己会吃饭”。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玩起来,但德国家长绝不会因此而不耐烦地拿走毛巾,或干脆自己动手给孩子洗脸。大多数的德国家长会耐心指点,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做家务是出了名的。有些德国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阶段,就指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仅仅是象征性的,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长此锻炼下来,德国孩子便在这种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文/汪继峰 责任编辑:春 树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