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说课研究 让教学反思走出浅层化
- 时间:
- 浏览:152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需。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也将其作为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求教师撰写各类反思。但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需。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也将其作为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求教师撰写各类反思。但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除了少数反思有一定的“含金量”外,绝大多数的反思往往流于浅表,缺乏对问题较为连贯、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反思的效果也不明显,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更是微乎其微。
由此我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才能使教学反思走出“浅层化”误区,教学反思才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推进、学科发展等领域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大量的课题。学习的思路是围绕反思问题,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了加强教师与学生、同事间的交流对话,我校尝试进行了群体性反思、公开化和开放性反思学习,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网及个人教育博客,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网上公布,或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深入反思,并将有效经验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校实行了反思问题挂牌研究课制度。在备课环节,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确定的反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精心准备公开课。请听课老师在听课时注意观察自己为解决问题做了哪些努力,哪里做的不足,应该如何改进。在听课环节和评课环节,听课教师要思考并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