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对各类家长的应对方法
- 时间:
- 浏览:546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孩子进幼儿园之后,就开始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集体中生活,由于家长的情况不同,因此,教师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家长,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就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孩子进幼儿园之后,就开始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集体中生活,由于家长的情况不同,因此,教师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家长,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就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对孩子期望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教师可多向他们介绍幼儿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并告诉他们过高、过急地要求只能使孩子胆怯、丧失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教育方法。例如,在我教大班的时候,不少家长向我反映,他们教孩子做加减法时,孩子不注意听,也不爱学,我知道这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产生的疑虑。于是,教师通过个别
谈话形式告诉家长,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实物来帮助进行运算,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些小棍、瓶盖类的物品来练习,并要利用游戏形式来进行。
对孩子的事不太关心,认为交给老师就放心的家长,教师就要向他们宣传家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知道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如,我班的沈遥小朋友老是喜欢打人,还故意损坏他人物品。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原来他的父母在忙着生意,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不乖时爷爷在家老是打他,我们找到了孩子的家长,说明了利害关系之后,家长才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只想如何挣钱,将来让孩子比别人富有,但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成长。他们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并表示一定要担负起做家长的教育责任。
在农村,有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认识不够,认为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对待这种观点的家长,一方面,教师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对适龄儿童走访调查。另一方面,我们在班内采用以下方式来转变家长观念:
通过开家长座谈会的方式,使家长熟悉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通过家长亲子活动、半日活动的形式,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看到集体教育的作用。
通过亲子桥、主题墙、音乐、舞蹈、朗诵诗歌等各种形式,把幼儿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意义。
无论与哪一类型的家长沟通,都要讲究谈话和交往的艺术,因此。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要从真正关心幼儿和他的家庭出发,不得掺杂半点个人情绪,态度要诚恳、友好、自然,使交往场面充满友好的气氛。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式,向家长汇报幼儿情况时,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不要控告儿童或责备家长。
如果要向家长提建议,或指出家庭教育的缺点时,教师的态度要谦虚谨慎,要考虑家长的接受能力和家庭条件,不要伤害家长的自尊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