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绘画中的自由符号――基于幼儿园绘画区角的观察

  • 时间:
  • 浏览:19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儿童在绘画区角活动中能自由地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运用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活动中没有成人的计划指导、不涉及成人的评价。儿童自由选择材料、确定绘画主题,尽情享受自我创造所带来的兴奋和满足。而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中,展示的往往是教师集体组织的绘画活动(通常称为美术课)中的幼儿作品,教师对幼儿在绘画区角中的作品关注少,以致一些作品一般不会进入作品档案袋。如何对待绘画区角的活动与作品、如何处理正规绘画活动与非正规绘画活动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采用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幼儿绘画区角活动时间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研究,真实、客观地记录儿童在区角绘画活动中的语言、身体动作、表情等,然后对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在这些区角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文字、数字、拼音字母、英文字母、五线音符等自南符号,常常让笔者感到有趣、费解和惊叹。一、自由符号是儿童的“补充语言”如同在学会一首儿歌便会在许多场合(包括独自游戏时)自发朗诵一样,儿童在学会某些符号的制作后会在许多绘画活动中自发地运用。有时候,这些符号与主题有关,如图一中,儿童为了告诉他人自己画的是“飞天小女警”,他先尝试在左侧写,但遗忘了“天”字,“警”字是他请老师帮忙写的。接着,他在画面的右侧再一次尝试,由于空间位置没有计划好,“警”字没有书写的空间了,于是他又尝试在左边人物的下边写下了“飞”字。他在写下这么多的文字后,终于有些不耐烦了,把刚写下的“飞”字毫不犹豫地涂改掉。再如图二,儿童为了说明所画的卡通形象来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黄金搭档”广告,在上方的空白处写下了四个字,前面的两个符号是其试误的结果。再看图三中儿童用五线音符表示小鸟的歌声,图四中儿童用“?”等符号表示小动物的心情。儿童通过与主题有关的文字或与画面中其他形象具有关联的符号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补充说明,这是儿童在区角绘画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据研究,不同表现的自由符号能反映出儿童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发展趋势。美国当代美育界的权威人士罗恩菲德曾用诗一样的语言论述了艺术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艺术必须成为儿童的朋友,当言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欣喜、恐惧和挫折时,他或许便得以依赖它。”[1]同样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尤其在学前末期,当艺术、言语不足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时,他或许得以依赖其他,如文字等符号。在学前末期,儿童在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和家庭中有许多机会接触文字,对文字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因此,“儿童的艺术与儿童精神世界的某一阶段的主旋律有关,而且也与儿童直接感知的环境有关。”[2]儿童在绘画中尝试用这些符号解决自己用图画难以表达的问题,他们发现文字可以使主题表达一目了然,尽管有时候,他们的文字显得笨拙,但他们却乐此不疲地体验着文字等符号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快乐。二、自由符号是儿童的游戏材料有时候自由符号与绘画主题无关,如图五中儿童在画面的左侧写下的大小不一的数字、图三中的英文字母,有时图画中的数字与文字等与绘画主题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儿童画面的空白处有这样的自由符号。儿童绘画中自由符号的出现是由儿童艺术的本质决定的。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它具有游戏的特色。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艺术,艺术往往是游戏”[3]儿童所掌握的这些自由符号就好似儿童的游戏材料,他们在绘画过程中随时抛出这些游戏材料,让它们在绘画的空隙处,随时地、魔术般地、俏皮地展示出来。儿童在绘画中任意地展现这些自由符号与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的特点有关。儿童在这一时期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考虑客观事物,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皮亚杰著名的“三山”实验就是最好的例证。儿童这些自由符号与画面主题有无关系,也不管他人是否会产生疑惑,他都会自由地展示自由符号。这种现象在正规美术活动中无法观察到,因为区角绘画活动中的自由空间允许儿童拥有这样的游戏空间和时间。儿童的区角绘画活动是儿童尽情嬉戏、游戏的过程,无须顾虑成人的评价。正如美国艺术心理学家加登纳所说:“幼儿通过游戏,使世界之难以制服与难以理解的方面变得可以制服和可以理解”。[4]同时,加登纳认为“这种活动也是发展的一个关键成分”,“幼儿在自己的游戏中实验自己的行为、行动和知觉,而无须害怕报复或失败”,“从而有助于对这些经验的掌握与综合”。[5]平时儿童也许必须按照一定书写要求书写这些数字、字母,而他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以自己的方式无拘束地呈现也许是刚刚学会的数字、拼音字母等。三、自由符号是儿童反省的结果加登纳将艺术创作分为制作、知觉和感受三大系统,儿童在艺术思维过程中知觉、反省、制作是一个流动的、连续的整体过程,儿童的制作中还有反省。笔者在观察儿童区角绘画活动过程中发现,自由符号一般是儿童在绘画活动的后期完成的,是儿童在完成了其他的绘画表达后的补充,充满了审美成分。图六中左侧的文字尽管不够完整、精确,但它却使画面呈现出对称、平衡的特征。“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轻松的心理反应。”[6]图六中,右边的人物比左边的人物高且大,加上儿童在右上角画了太阳公公,因而画面右边比左边“重”,而儿童在左侧添上了六个文字,使构图达到平衡。可见,自由符号是儿童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的结果,是儿童制作过程中的反省策略与结果。我国学者孔起英认为,儿童自身存在着一种具有吸收性的张力结构,她称之为“先在审美图式”,[7]它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叔本华的“意志”或海德格尔的“前结构”等。她认为儿童的这种“先在审美图式”为儿童的审美活动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先在审美图式更显示出其原始性和开放性,其动力功能也更为强烈。儿童正是运用“先在审美图式”,采取相应的反省策略,使自己的绘画作品达到某种对称或平衡。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经由把自己和其创作联系起来,儿童找到了一种不断构成平衡的手段”。[8]自由符号是儿童绘画中的独特语言,充满着浪漫、迷人的色彩。正是这些自由符号,使儿童的自发绘画闪烁着儿童童年的心灵的诗性光芒。参考文献:[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1 1[2][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42,241[4][5][美]加登纳.艺术与人的发展[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214[6]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5:119[7]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72[8][美]阿恩海姆,等.艺术的心理世界[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4

猜你喜欢

Ytonn, bring the beauty of embroidery into your lifestyle

YTONNisabranddedicatedtoturningembroideryintoanartformthatspeaksofeleganceandindividuali

2025-09-18

企业生产预制菜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企业生产预制菜,需要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规范、标签标识和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质要求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营销售还需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车间、设

2025-09-14

科学育儿必备!儿童体重身高标准对照表,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您是否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61eo儿童体重身高标准对照表是您科学育儿的好帮手!基于WHO和中国儿童体格发育数据,这份0-18岁标准参考表,为您提供精准的身高体

2025-09-08

世界最大冰山A23a解体

近40年前从南极冰架断裂后,代号A23a的冰山长期位居世界“巨无霸”冰山榜首。然而,卫星图像显示这座冰山正迅速解体,研究人员预计它有可能在几周内变小到无法辨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

2025-09-0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有趣、互动的方式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指导建议,结合幼儿的认知特

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