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体内湿气过重表现都有哪些 ,为什么大便不成形

  • 时间:
  • 浏览:142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现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品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

  现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品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长期这样,损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中,怕湿邪。

  湿是轻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都是要与别的。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比如冬天的时候,如果天气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由于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比如冬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天气干燥的时候来得愉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轻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体内湿气重的多数都是饮食腻、缺乏运动的人,而同时他们又经常会由于湿气重而感觉身体繁重四肢无力,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定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重症。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乏、身体四支繁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适,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可能与你的情志不畅、劳倦过渡或吃的多(喜肥甘美味、凉食)、贪凉等等有关。

  肠胃不佳、不振、四肢繁重、皮肤起疹子、斑点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典型表现。

  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天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格外疲惫,头发昏,打不起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衬衫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一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便利后,可以观测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还冲不净。不便利观测马桶的,也可以观测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外形也可以帮助推想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地反应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性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教你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薏米红小豆粥加减去湿气

  (1)薏米红小豆粥:在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活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品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工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特别是关于中老年肥胖,效果特别好。

  (2)薏米红小豆粥+桂圆、大枣:适合体质偏寒的人,有温补效果;同时也适合平日思虑伤神、过渡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的人。

  (3)薏米红小豆粥+莲子、百合:适合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感觉的人。

  (4)红小豆粥+姜片、大枣、红:适合痛经的女性朋友,把薏米去掉,熬的赤小豆汤,暖小腹、缓解疼痛。

  (5)薏米红小豆粥+生白芍、生甘草:适合关节疼痛的朋友,化阴养血除痹。

  (6)薏米赤小豆汤洗脸:适合轻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的年青人,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

  (7)薏米红小豆粥+生姜:适合着凉感冒,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的人。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8)薏米红小豆粥+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效果也不错。

  (9)薏米红小豆粥+生梨去皮去核切块:适合咳嗽的人,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导读 >>肥胖症者减肥中须要留意些什么?

  忌讳:切忌加入大米一同熬煮,轻易抵消掉去湿工效。

  2、拔罐去湿很便利

  拔罐疗法是传统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体的平衡,解除疲惫、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便利,很适合在家中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日常生活去湿五招

  第1招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经常会感觉身体繁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定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应平常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肥甘美味等油腻食品不易消化,轻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品、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取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

  避开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外,有很大一部分和有关。经常生活在湿润、阴冷的中,就轻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日常生活好减少在湿润中,特别是对湿气的人,更应注意下列事项:

  1.不要直截睡地板。空气中的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轻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湿润下减少外出。

  3.不要穿湿润未干的衬衫,不要盖湿润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多开窗维持空气的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如果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维持空气的对流。

  5.水分摄取要适量。

  第4招

  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实在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品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工效;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工效,将薏米和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选择、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特别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合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

  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换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防范感冒。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科学育儿必备!儿童体重身高标准对照表,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您是否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61eo儿童体重身高标准对照表是您科学育儿的好帮手!基于WHO和中国儿童体格发育数据,这份0-18岁标准参考表,为您提供精准的身高体

2025-09-08

世界最大冰山A23a解体

近40年前从南极冰架断裂后,代号A23a的冰山长期位居世界“巨无霸”冰山榜首。然而,卫星图像显示这座冰山正迅速解体,研究人员预计它有可能在几周内变小到无法辨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

2025-09-0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有趣、互动的方式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指导建议,结合幼儿的认知特

2025-09-0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025-08-21

169E CPU 天梯图 2025

在2025年的电脑性能选购时代,精准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CPU显得尤为关键。169ECPU天梯图2025提供全面、权威且实时更新的性能排行榜,涵盖桌面CPU、笔记本处理器以及移动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