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时间:
- 浏览:246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课题一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具、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一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
教具、学具: 10根小棒、8个圆片、11个三角形、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学生口算,板书“=5”
提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2)出示表格:
每人分几根 | 分给几个人 | 还剩几枝 |
2 | ||
3 | ||
…… | …… | …… |
将表格填写完整。
(3)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一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3、(1)汇报操作结果,相应的课件演示。
(2)提问:通过刚才的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4、(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成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完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吗?
(2)像这种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书:10÷3=3(根)……1(根)
表示:10里面最多有3个3,还剩1根。这种算式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学生齐读算式,并说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不呢?
(2)汇报填写,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又表示什么?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进一步深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学生按要求来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提问:为什么会有余数?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学生说说图意。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4(瓶)……2(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人一小组讨论。)
三、全课小结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后记:强调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另外单位的不同所表示和不同意义。使学生充份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二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11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笔算6÷3
上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