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宝的“美丽”与“哀愁 ,坐月子能吃什么零食
- 时间:
- 浏览:17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晚报记者孙立梅报道漫画刘京 天山公园的草地上。5岁的囡囡跟几个同龄的小女孩一起玩过家家,不到2岁的东东摇摇摆摆地走过去,想对姐姐表示一下友好。小姐姐囡囡一......
□晚报记者孙立梅报道漫画刘京
天山公园的草地上。5岁的囡囡跟几个同龄的小女孩一起玩过家家,不到2岁的东东摇摇摆摆地走过去,想对姐姐表示一下友好。小姐姐囡囡一把搂住东东的脖子,捏着东东的小脸蛋,很骄傲地告诉小伙伴:“这是我弟弟!”然后,囡囡兴奋地揪住东东的头发,直接把东东压倒在地上,自己骑了上去。
见势不妙,在地垫上观战的爸爸赶紧跑过去。先把囡囡拉开,她“不要这样对待弟弟呀”,再把东东拽起来。经过这一番,东东依然笑容满面,拉着爸爸要求在草地上抱着转几圈。妈妈对此的评价是:“所有的二宝,都是这样被老大着长大的,他们的内心绝对是强大的。”
关于是否放开“二胎”的问题,最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纠正:严格地说,应该叫“二孩”,而不是“二胎”。因为如果“双独”夫妻的头胎是双胞或者多胞胎,按现行政策,也是不能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
上海年轻的爸爸妈妈,口语化地,将“二孩”称为“二宝”。
“不想再纠结,干脆生了拉倒”
囡囡和东东的父母,都是上海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两人都生于1984年。从校园恋爱开始,毕业两年后结婚,在同龄人中算是“早婚早育”的典型。妈妈方方(化名)告诉记者,因为一直知道有“双妻”可生二孩的政策,2008年囡囡出生后,夫妻俩就开始纠结要不要二宝的问题。“在生囡囡之前,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家庭规划。如果是政策上说完全不能要二宝,那也好,免得纠结了。但既然给了我们这个选择,就忍不住要考虑下,当时考虑的事情很多,生了二宝之后我的工作怎么办,谁来照看孩子,还有住房的问题。我们是突然有一天就想明白了,既然政策允许,那就生吧,否则有十多年好纠结呢。两个孩子年纪相差不多,彼此还可以做个伴儿。”2011年,东东出生,两个孩子相差三岁。
囡囡的性格比较温和、内向,相比同龄的小孩,常好带的,这也是方方决定要二宝的原因之一。“囡囡比较好带,没有打消掉我们对小孩这种事物的热情。但东东就比较调皮。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东东是哥哥,我们可能就没有勇气要二宝了。我们也问过几对只有一个小孩的夫妻,有没有打算要二宝,他们也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但他们都回答:有一个就够受的了,至少暂时不准备再生。另外很现实的一点是,我们家老大是女孩,那么二宝是男是女,我们都会很高兴,心理上没有压力。但如果老大是男孩,我们再要二宝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很担心说,如果生两个儿子,那得有多辛苦。”
即使是一儿一女,方方的压力也并没有减轻多少。东东出生,休完产假之后,方方本来打算继续工作,但没几个月就只得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刚开始是想反正囡囡上幼儿园了,我爸妈在家里带东东一个小孩还是可以的。但到囡囡放寒假时,我发现这样不行,父母的工作量太大了。公公婆婆表示可以帮我们带一个小孩,但只能带一个。问题是我们不想把两个小孩分开带,所以我选择了暂时回家。等东东上幼儿园之后,再考虑重新出去工作。”
“我们一直想要两个小孩,三个更好”
跟方方一样,1978年出生的程程(化名)也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的两个儿子分别是6岁和3岁。她的先生告诉记者:“结婚前,我们夫妻两个以及双方父母,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以后肯定要有两个小孩。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一儿一女,当发现老二还是男孩后,我就想,如果能放开三孩,再要个女儿就完美了。”当然,家有二宝,就生出来很多父母预想不到的状况。程程的两个儿子,老大性格比较内向害羞,老二则活泼开朗,非常讨喜。程程说:“在生老二之前,我们学过一点家庭教育的常识,比如老大可能会有一些吃醋的心理,比如不能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只夸其中一个。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也算比较到位的,但老大的一些表现,还是会让我们感到头疼。老大虽然不是很爱说话,但他有时候性很强,尤其是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揪老二的耳朵,拿玩具敲打老二的脑袋,或者直接把老二扑到地上去。如果不是特别严重,我们一般也不怎么干预,只当两个男孩子做游戏算了。只有看到老大下手太狠了,我们才会给拦一下。”
在哥哥“”之下长大的老二,就豁达得多。哥哥要抢自己手中的零食或玩具,那就给他呗,老二转而可以去找其他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看孩子们脸上的表情真的很好玩。老二的玩具被哥哥抢走,他那个表情不是说感到多么委屈,而是很无所谓,他会很快找到另外一样玩具,其乐。相反如果老大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他的反应就很激烈。”
随着老二进入幼儿园,“要不要出去工作”已经提上了程程的家庭议事日程。“我们的经济压力不是很大,而且两个小孩,确实需要夫妻中有一个付出更多精力,还有老大九月份就上大班,幼小衔接也是个问题。但我的父母会认为,他们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女儿,不是为了让我在家里带孩子的,这是一种浪费。当然父母还有其他的考量,比如家庭的稳定性,不能跟社会脱节,等等。”
“我非常享受在美国生二宝的过程”
陈清(化名)是上海某高校的教师,也是一位二宝妈妈。她的女儿比儿子大5岁,很多次她带着一儿一女出去玩,都会受到旁观者的提问:两个孩子都是你的吗?“他们可能觉得我们这个年纪不太符合二宝政策,是不是有前妻的可能。”
“70后”的陈清和丈夫非常喜欢孩子,在生好女儿以后,他们就申请了第二胎的准生证。“我们带女儿的过程还蛮愉快的,特别是我妈妈帮了很多忙,让我们没觉得有多么大的育儿压力。我问下来,很多夫妻是因为带第一个小孩的过程比较困难,或者对工作影响很大,才不想要第二个。当然,从只是想要,到真的下决心要,也有一个很的过程。”生女儿时漫长而痛苦的产程,让陈清一直心有余悸,下不了再怀孕的决心。
2007年,陈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大学读书。之前从国内去的访问学者当中,有三位男学者的家属都在美国生了小孩,其中两个是头胎,一个是二胎。“尤其是听她们谈了美国医院的无痛分娩,让我很心动。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们计划把二宝生在美国,然后我先生就到美国来休假,我备孕。”
陈清很快怀上二宝。她的父母带着大女儿赶到美国照顾她,而后先生也暂停国内的工作,一家人在美国团聚。“现在回想起来,我怀儿子和坐月子的那大半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愉悦的一段时间。美国的医院对孕妇的待遇非常好,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我先生也不像国内那样天天忙工作,我感觉比生女儿时还要舒服。”
问陈清:作为高学历女性,对生男生女的期待如何?她坦白回答:“因为第一个是女儿,所以希望二宝是个儿子。但如果查出来是女儿,我们也不会不要。倒是我的公公婆婆,强烈希望有个孙子,所以在备孕时,我们还吃了一些中药调理。”
因为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加上父母的帮忙,对陈清来说,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非常顺利。对中美家庭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对比,也成为她的兴趣之一。不过,在网络上跟人辩论时,曾有人和她为什么可以有两个孩子。“其实这完全不是辩论的内容,但我必须解释清楚我的二宝是完全合理的,否则就显得我的所有说辞都不合理。而且超生的人身是可以让我直接丢饭碗的,会让我连辩论的机会都没有。”
二宝,“美丽”之外也有“哀愁”
2011年,由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市妇联儿童与家庭工作部联合发布的《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显示:35%的被调查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即使政策允许,仍有45.3%的家庭会因为育儿压力太大而放弃生育二胎的机会,明确表示“一定不会”放弃再生育的被调查父母仅占8%。
在生育压力中,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压力,还包括谁来照顾小孩、妈妈的工作调整、未来的教育问题等。“80后”妈妈晓悠(化名),儿子5岁半,表示除非意外怀孕,否则再要二宝的可能性“很低”。“现在刚刚看到一点解放的曙光,再去要一个,我不是跟自己为难么?”
方方的同学基本都符合“双独”政策,但目前要二宝的屈指可数。“除了我,我的高中、大学同学里,都各有一个同学生了二宝。他们的情况很相似,家里都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其他的同学有一个小孩的,都表示不要二宝了,累死了。”
不过,上海市妇联儿童与家庭工作部部陈建军也表示,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二宝的选择期,未来人们未必会像现在这样二宝。“70后这一代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教育,他们在面对经济和工作压力时,危机感比较强。80后尤其是85后,生活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压力带来的不安全感大大降低,他们更多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感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同时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会提醒说,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比一个孩子好得多,他们对待二宝的态度可能跟我们不一样。”
“单妻”或放弃,或观望
对“双妻”而言,不管现在要不要二宝,都是一种选择。在上海,最为关注“二胎”政策的,就是那些想要二宝的“单妻”。近年来,因不符合内地的生育政策,选择去境外生二宝的上海家庭虽然也有,但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单妻”,还只能等待,观望。
1977年出生男士江陵(化名)和妻子都是新上海人,江陵有个姐姐在老家父母身边,这让他感觉自己的养老压力减轻了很多。“我们属于单独,按照现在的政策是没法生二宝的。如果政策放开,我们肯定会考虑,要苦也就苦那么几年,等孩子上小学后也就解放了。我自己深有感触,如果不是有个姐姐,我的父母肯定要到上海养老,加上我的岳父母,我们未来的日子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而且,有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经历,常美好的。”
不过,江陵明确表示,想要二宝,跟自己未来的养老计划无关。“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可能还能指望我们一点,我们以后是很难指望我们的孩子的,生一两个都指望不上,我们现在已经有这种心理准备了。但如果可以给我的孩子一个兄弟姐妹,让他们以后可以彼此依靠,这个是我很想做的。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这么想:二宝是给孩子的福利,不是给自己的。”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对很多“单独”、尤其是妻子属于“70后”的家庭来说,生育二宝必须是这几年的事情,如果推后几年再出台相关政策,他们的身体条件未必适合,此外他们还要面对工作节奏、家庭分工方面的重新调整,“一鼓作气”的勇气可能会大打折扣。
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6%,比2011年的-0.68%,上升0.94个千分点,在连续19年负增长以后首次出现正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户籍人口出生正处于新一轮小高峰、妇女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户籍人口出生中属于二孩的比例为8.4%,比2011年增加1.3个百分点,预计今后几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还将维持小高峰态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