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常见不良反应 ,百白破疫苗

  • 时间:
  • 浏览:16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1、神经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5~7天或两周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1、神经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5~7天或两周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麻痹等症状,常出现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

  2、脑病:多发生于接种后的3天内,有抽搐、痉挛、惊厥、昏睡或异常嚎叫等症状,但大多可恢复,极个别患者可留有永久性的损害,如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麻痹、精神迟钝或癫痫样发作。

  3、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1~4周,平均为10天左右。表现为突然发病、四肢酸痛、手足发麻,并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嗜睡、呕吐、抽搐,以后出现反射改变、偏瘫、脑神经麻痹,如脊髓受损,会出现肢体瘫痪,有的可有神志昏迷等脑膜刺激症状。大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急性期过后可逐渐缓解,个别人会留有后遗症。

  处理:发生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的患者,一般可采用50%葡萄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两次,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静脉滴注;发生脑炎的患者,可用甘露醇等进行脱治疗,并给予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等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等。

  皮疹

  一般于接种疫苗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皮疹的形态可有多样,常见的有荨麻疹,类似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渗出性丘疹,水疱样多形疹,出血疹或紫癜等,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出疹时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对于皮疹的治疗,主要是抗过敏,必要时可用激素治疗。

  过敏性休克

  接种疫苗后数分钟或1小时内突然发生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昏厥、紫绀,倘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因此,人们对此必须加以警惕,一旦出现休克,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依次应用以下药物:

  1、1:1000的肾上腺素:成人每次0。5~1毫升,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02~0。03毫升,皮下注射。如果10分钟后不见恢复,可再用一次。

  2、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次100~2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2~4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情况危急者,可用上述肾上腺素量的1/2~2/3,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内静脉注射。

  3、地塞米松:成人每次10~20毫克,儿童每次5~10毫克,加入5%~25%葡萄糖溶液10~20毫升中静脉注射,注射后及时补液。

  4、酚妥拉明:对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仍然不能见效者,可酌情给予酚妥拉明,一般成人每次10~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2~0。3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毫升中静脉滴注。

  5、间羟胺:对于仍未见效者,可酌情加用间羟胺,成人每次15~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3~2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

  6、其他治疗:如果病情危重,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氧;喉头水肿严重者,应做气管切开;支气管痉挛者,应静脉注射氨碱,成人每次250毫克,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2~4毫克;如有呼吸抑制、心跳微弱者,必要时应进行气管插管等。

  (责任编辑:方徽雯)

猜你喜欢

极简排课小助手可编辑,课程表自动排课软件

极简排课小助手 https://www.61eo.com/ai/kebiao.html极简排课小助手(学科版)https://www.61eo.com/ai/kebi

2025-07-15

用豆包AI编程写的五子棋小游戏

https://www.61eo.com/xiaoyouxi/wuziqi.html用豆包AI编程写的小游戏,欢迎体验,可以与AI对弈,

2025-07-11

如何提升效率向学霸靠拢?

如何提升效率向学霸靠拢?设定SMART目标: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

2025-07-08

为什么学霸的效率那么高?

学霸的高效率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从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来分析:1.明确的目标与规划清晰的目标:学霸通常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是短期(如考试高分)

2025-07-08

脊柱侧弯是怎么造成的

脊柱侧弯(Scoliosis)的成因复杂,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主要原因的简要概述:特发性脊柱侧弯(约80%病例):原因不明,通常在青春期(10-18岁)出现,可能与遗传因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