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英:看不得孩子因贫辍学(图)
- 时间:
- 浏览:31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今年63岁的赵文英是陵县糜镇基山村人,她和儿子从小本生意做起,建成了全镇最大的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富裕起来后,她干起了捐资助学等很多与她的生意毫 不 相 干 的 “......
今年63岁的赵文英是陵县糜镇基山村人,她和儿子从小本生意做起,建成了全镇最大的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富裕起来后,她干起了捐资助学等很多与她的生意毫 不 相 干 的 “ 傻事”。多年来,她累计捐资200余万元,在当地奉献爱心。“市春蕾计划爱心使者”、“市十大优秀母亲”等十几项荣誉着她献爱心的足迹。
在陵县糜镇大田中心小学门前,有一条不宽的柏油,直通村外的大。这条3公里长的小,已经迎来送往10届学生。当地百姓都知道,这是10年前赵文英出资为孩子们修的一条爱心。
一条土,激起了她对孩子们的爱
2002年8月,大部分农村小学已经开学,赵文英就读于市某私立学校的孙女和孙子,却还要等一周才能开学。为了提前让孩子收回在暑假玩“野”的心,赵文英临时把孙女、孙子送到自己公司附近的大田中心小学。
在送孩子去学校的上,赵文英发现,通往学校的是一条土。可能是因为前几天刚刚下过雨,面被车轧出了一条条深沟,这让本来就不宽的小变的坑洼不平,更加难走。赵文英边走边想:大晴天就这么难走,如果下了雨,孩子们可怎么上学呀?
到了学校后,她又看到师生们在闷热的教室里上课,她心中若有所思。将孙女、孙子交给老师后,赵文英当即回家取钱,让司机带着她到城里,买了20台吊扇和10个台扇送到学校。从此,每间教室和每个老师的宿舍都不再炎热。不久,她又出资将学校外的土修成柏油,让孩子们上学的平坦起来。
后来,她得知农村的孩子冬天用不上暖气。每年一入秋,天气稍凉,赵文英就买好煤,雇人送到学校;她还从自家工厂的变压器上接出电线,让学校的师生免费用电。
赵文英说,这件事成了她捐资助学的开始。
向200余名贫困孩子伸出援手
2009年冬季的一天,赵文英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是一名男子,在电话那头,他亲切地称呼赵文英为“大婶子”,却不愿透露自己是谁,只是说心里难受,想对赵文英说说。赵文英隐约觉得,对方可能是遇到了难处,想找自己帮忙。
原来,此人是邻村李官屯村的齐宝国。2008年,因为车祸,他身体落下了残疾,生活不能自理。2008年冬天,妻子因不堪贫困的生活,弃齐宝国而去。此时,他还有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面临着辍学的。家庭遭此变故,齐宝国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因为赵文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慈善家”,齐宝国就找到了她,请求她帮忙。赵文英得知情况后,不顾天寒滑,带上油、面和3000元现金去看望。此后,她经常派人送钱送物,嘘寒问暖。齐宝国的女儿上高中后,赵文英更是承担了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像齐宝国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附近村庄有哥俩同时考上了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她听说后,立即送去2000元现金;见到一位捡破烂卖钱为孩子买学习用品的父亲,她掏出身上的200元钱给了对方;每年,她都会参加春蕾女童救助活动……至今,她已经资助过贫困学生200余人。
只要有能力,我还要做下去
在赵文英的影响下,掌管企业的儿子也开始做起了慈善事业。赵文英和她膝下的3个儿子,先后多次向陵县一中、陵县实验中学捐资100余万元。“我没上过学,不认字,我的三个儿子早年也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我知道不认字的难处。所以一听说有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我就希望马上给他们提供帮助;过去的10年中,之所以每年六一都支持妇联的春蕾女童救助活动,就是因为我希望看到这些孩子都能好好学习,都能成才。今后,只要我还有能力救助这些贫困孩子,助学这事我还要继续做下去。”赵文英朴实的话语中透出她特有的爱心。
记者 孙向林 通讯员 刘静 田俊霞
1.21K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