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 要重视家访
- 时间:
- 浏览:25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曾经让无数成年人难以忘记的家访,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容,而逐渐被现代城市的年轻老师所摒弃。但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的张绍清老师,却近20年来一直固守着这个教师职业特有的沟通形式。
十次电话抵不上一次上门家访
“家访对孩子教育的效果非常深刻。”张绍清老师说,“十次电话家访抵不上一次上门家访。”张绍清老师解释,上门家访是老师、家长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语言上的外,还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眼神等传递情感。
上门家访尽管效果良好,但却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代价。在20多年的教师职业生涯里,张绍清为去学生家多次迷路。站在寒风凛冽的马路上,张绍清老师颇多感慨。但看着学生们一个个健康而优秀地生活着,张老师又觉得无限欣慰。
家访过程充满悬念和紧张气氛
在所有家访的学生中,男生邹月(化名)最让张老师难忘。张老师与他的家访故事,不仅进展跌宕起伏,而且还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气氛。
有一年暑假,张老师接了一个新班。在第一次检查学生的暑假作业时,一个靠墙坐、胳膊用白纱布挎在脖子上的男生,在所有学生中显得格外醒目,不由得张老师不关注他。“你的伤是怎么弄的?”张老师走到他的跟前俯下身问。“玩球时碰伤的。”男生冷淡地回答。
为更详细地了解邹月的情况,张老师上午查完作业,下午就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开始第一次对邹月的家访。看着光临寒舍的张老师,姑姑讲述了邹月悲惨的身世。
邹月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失去母爱的小邹月从此跟着患病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过度缺乏家庭管教和爱护的邹月,在社会不良青年的引诱下,很早就染上了抽烟的恶习,而且还经常跟人打架,违反学校纪律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初一那年,他还因为与同学打架受到学校处分。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这样的孩子,需要温暖和爱心。”张老师说,“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把他教育好,帮助他顺利地沿着正路走。”
回来后,张老师找到邹月,认真地对他讲了很多与他生活经历类似的学生,同样都迈进了大学校园。“你也能行。”张老师拍着邹月的肩膀肯定地说,“但你要克服困难,增强自信。”随后,张老师又给邹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多次家访,看着邹月快乐而又遵守学校规定的生活,张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
邹月告诉记者:“老师就是自己的妈妈!”张老师说:“不管怎样,我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张老师还告诉记者,上门家访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