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几颗蚕豆 差点要了男宝宝的命 ,手足口病症状
- 时间:
- 浏览:219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摘要:吃蚕豆还会有生命危险?你还别不相信,医学上有这么一种病,就叫“蚕豆病”。“几乎每年我们儿科都会收治到这样的孩子,不过确实比较罕见,一年大概也就两三例吧......
摘要:吃蚕豆还会有生命危险?你还别不相信,医学上有这么一种病,就叫“蚕豆病”。“几乎每年我们儿科都会收治到这样的孩子,不过确实比较罕见,一年大概也就两三例吧。”苏北医院儿科专家刘永春说,蚕豆病与遗传有关,每年4-6月是高发期,以9岁内的儿童最多见。
他得了“蚕豆病”
几颗蚕豆下肚,1天后他变成“小黄人”
小斌的爸爸是扬州人,前些年出去打工,认识了一个福建姑娘,两人一起回到扬州结婚工作,次年生下了小斌。
“这孩子生下来就白白胖胖,养到这么大,几乎没怎么生过病。”大约一周前,妈妈在超市买了些五香豆,回家后被小斌发现,闹着要让妈妈打开吃。“2岁的小孩吃些蚕豆也没什么,只要注意不要让他呛到气管里就行了吧。”小斌妈妈想了想,便给孩子喂了些豆子。
可没想到,吃下蚕豆不到24小时,小斌出现了异样——脸色发黄,眼睛发黄,一下子变成了“小黄人”。
父母看到小斌的样子,吓得有点蒙了,可怎么想都想不出孩子到底是怎么了。“这两天吃得好,睡得香,也没发烧感冒,这到底是怎么了?”
更让人不安的是,小斌的小便也变成了酱油色,而且浑身没力气不愿走路。“肯定是身体有问题了,还是带他去看看医生吧。”
又是挂水又是输血,都是蚕豆惹的祸
苏北医院儿科专家刘永春主任接诊了小斌,她了解了孩子的症状后,立刻询问家长:“他这两天是不是吃蚕豆了?”小斌的妈妈感到不可思议:“医生,你怎么知道的?!”
“他得的就是‘蚕豆病’!需要赶紧对症治疗。”刘永春说,这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就是因为他吃蚕豆引起的。刘主任介绍,当时小斌的血色素下降到很少,只有正常同龄幼儿的一半。同时他还出现了较严重的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情况比较危急。
医院里随即为他进行了输液、输血等治疗,小斌的病情逐渐平稳。
刘主任表示,小斌患上的“蚕豆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该病患者因为体内先天缺乏一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酶),患了这种遗传性疾病并不是说父母或者上辈就一定发过蚕豆病。“吃了蚕豆后,缺这种酶的会引起溶血,而导致血尿,溶血到严重的程度,就会有生命危险,”
蚕豆病4―6月高发,孩子缺少一种酶
刘永春告诉记者,蚕豆病与遗传有关,以9岁内儿童多见,一般在吃后24小时至48小时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病越早,症状越重。
病情轻的蚕豆病患者,症状会持续1-2天或1周左右,之后逐渐减轻而痊愈;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昏迷、休克、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治疗,发病1-2天内可危及生命。
“这个病确实有点夸张,闻到味道都有可能犯病,比如闻了樟脑,或者服用了解热镇痛药等。由此延伸开来,这类人,也不能吃豆粉、豆腐和豆奶等豆制品。当然,蚕豆病治愈后,今后也不能再吃蚕豆。”刘永春说,“每年4至6月蚕豆上市旺季,通常是该病高发期。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是乏力、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和肝炎较类似,容易被误诊。”
不过刘主任也表示,蚕豆病只是出现在特殊人群中,跟大部分人是没关系的,不必谈豆色变。在我国福建、广东等省,蚕豆病比较多见。“来我们这儿治疗‘蚕豆病’的小孩大多都是广东、福建那边来扬州工作的人的孩子,本地人非常少见。”
春末夏初患儿增多,家长得留神
“我们家孩子所在幼儿园中班有1个班都停课了,就是因为手足口病,我们都担心得不得了。”市民黄小姐昨日致电本报热线,咨询“对付”手足口病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记者从我市各大医院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来到医院治疗手足口病的患儿持续增多,很多家长都对这个病很紧张。“太紧张没必要,因为其实每年到了五六月份,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现在之所以患儿比较多,也是因为大家都比较重视,幼儿园、学校的晨检工作做得比较好。”刘永春说。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都是普通病例,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关键问题是重症病例比较可怕。”刘主任介绍,出现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家长们应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具体特征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其他轻症患者的家长则不要过度担心。”
专家表示,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的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均要先自己洗洗手,再给孩子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在这段时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责任编辑:杜丽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