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中山的教案 中山陵前教学设计
- 时间:
- 浏览:307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9、中山陵前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大生产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了解中华先烈追求真理、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9、中山陵前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大生产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伟大历史功绩。了解中华先烈追求真理、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情怀。
2、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辑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编历史短剧或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
3、通过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既能充分展示个性,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会处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先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根据以上情况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网站,收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制作有关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1、课前小调查:先让一位穿中山装的学生走上讲台(或向学生出示中山装实物、图片),问学生:哪位同学知道这件衣服的款式?以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展示课前小调查,说说你所知道的当地(或其他地方)用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学校、公园、街道等。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2、教师结合中山陵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那么多人怀念、崇敬孙中山呢?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而引入第一部分内容。
二、 “必须推翻清王朝”
1、学生活动----讲故事。
在学生活动之前投影孙中山像、名字来历与籍贯,再让学生看《孙中山的诞生地----翠亨村》。然后由学生分组讲述小故事----《孙中山听故事》。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以前的一段经历,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太平天国历史(特别是反清英雄洪秀全)对少年孙中山的影响;二是在广州、香港读书时接触了新的思想,认识到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中国的落后贫弱,立志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2、师生互动---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多媒体课件展示:(剪辑片段)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以及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史实。
(2)学生看完,师问:面对当时的背景,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办?孙中山和你的想法一样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3)自读探究: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比一比看谁做得:学生说出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完成后,可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附:示例)
/>/>
/>/>
/>
/>
/>/>
/>/>
/>/>
/>/>
/>/>/>
3、模拟现场----答记者问。
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十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但他仍不气馁,有人问他:“你失败这么多次了,为什么还不丧气,总是这样热心呢?”让一个或者一组学生充当孙中山,其他同学充当记者来提问,开展一个“孙中山答记者问”模拟现场活动。
( 通过这个活动,要让学生知道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有一种封建王朝决战到底的革命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师可以在此因势刻上导,当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呢?)
三、“与清王朝决战到底”
1、课件展示:孙中山短发改装流亡国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的音像资料。
看完短片后,教师启导:孙中山虽然流亡在外,处境艰难,但与清王朝决战到底的信念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积极宣传革命,革命风暴再次高涨,他又号召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呢?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内容。
2、看图讲故事:投影一组图片:黄兴、喻培伦、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秋瑾纪念碑》以及朱德等图片,学生对照书本自学,并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编写并讲述“黄花岗起义”、“秋瑾英勇就义”及“朱德与辛亥革命”的故事。
小组推荐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结合历史图片自讲革命者抗清的故事的办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性学习。
3、情景表演:请某一组学生用历史短剧的形式再现武昌起义爆发的情景,学生表演武昌起义过程,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再现历史,体验历史,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显示大背景《武昌起义》。)
4、师生互动: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启导学生:例如,武昌起义后,当时全国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清政府宣布退位是在哪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还是推翻了封建制度?……
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之《武昌起义》一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武昌起义又被称作什么?孙中山把清帝拉下马是在哪一年?
学生回答后,教师启导: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后,中国何去何从是摆在孙中山及革命派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他又开始了探索建国治国之路。
二、新授部分
(一)“总统是人民的公仆”
1、课件展示:观看有关中华民国成立的音像节选-----《孙中山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呢?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启导学生思考归纳,孙中山治国与清政府治国有何本质不同?你认为共和制好?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好?
2、听故事、谈想法。
(1)播讲小故事——《今天我总算见到了民主了》。
(2)师问:故事中“老人所见到的民主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想法。
3、教师讲述-----《孙中山不接受“万岁”口号》
4、分组讨论:你同意孙中山为自己不接受“万岁”口号所说的理由观点吗?为什么?
5、启导归纳:从以上“老人所见到的民主”和孙中山不接受“万岁”口号的内容中,你觉得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总统?
(二)“共和新气象”
1、启导
师问:孙中山为了使共和制长存,又是怎样做的?
生答:(可以灵活回答。……如,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共和国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革除陈规陋习,废除封建习俗等……)
2、分组探究
中华民国成立后,全国出现了哪些新气旬有?请分组探究并讲述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典型事例。
3、交流汇报
(1)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共和新气象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讲述典型事例:如“废除女人缠足”、“男人头上的辫子”……
(三)、革命尚未成功
1、背景史料-----“巡抚变都督”。
讲述武昌起义以后,各地出现的清政府旧官僚乘机见风使舵,投机钻营情况。使学生明白,在革命队伍中出现了封建旧势力,使革命队伍变得不够纯洁,也为以后的革命埋下隐患。
2、投影、图示并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播放音像资料:《袁世凯及其党羽反对孙中山及南京政府》、《孙中山辞职后乘车离开总政府》、《袁世凯绝望死去》等,使学生了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大致过程,以及袁世凯的可耻下场。
(2)启导学生思考:你对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有什么想法?
3、师生互动-----“社会境况大扫描”。
(1)电脑显示图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