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孩子正确沟通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1.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
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2.榜样的力量不可以估量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模仿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们身上有着良好的各种习惯,孩子们所学到的也就是良好的各种习惯。而如何父母们身上有着不好的东西,孩子也会跟着学到手,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可不是什么好事。因此,父母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孩子的好榜样,而不是坏榜样。
3.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
4.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如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当多让孩子说,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