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学龄前宝宝正沦为iPad玩工 八成游戏 ,学龄前儿童最喜欢什么
- 时间:
- 浏览:178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沪上学龄前宝宝正沦为iPad“玩工□本报记者 越来越多的都市学龄前儿童正在为iPad打“童工”。昨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曹晋教授发布的“指尖上的世界——都市学龄前儿......
沪上学龄前宝宝正沦为iPad“玩工□本报记者
越来越多的都市学龄前儿童正在为iPad打“童工”。昨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曹晋教授发布的“指尖上的世界——都市学龄前儿童与电子智能产品的玩乐”研究显示,约八成受访家长对孩子使用iPad、iPhone等产品表示赞同或无所谓,不过,父亲的学历越高,允许孩子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时间越短。
六成家长认为电子产品利大于弊
据介绍,本次问卷主体是上海市3—5岁的学龄前儿童群体,研究者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爱德双语艺术幼稚园中大班、中班、小班共100名儿童进行调查和观察。
数据显示,有43.3%的受访家长明确表示赞同儿童使用iPad、iPhone等智能电子产品,42.3%表示无所谓,只有14.4%的家长明确反对儿童使用此类电子媒介。大部分家长认为使用iPad等电子产品对儿童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占65.3%。这些正面影响包括“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供娱乐,培养兴趣”等。不过,也有超过八成的家长担心使用这些电子产品会有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担心孩子过于“沉溺网络依赖技术”“脱离实际,和 不善交流”两个方面。
曹晋教授表示,从总体来看,上海家长赞同儿童使用iPad、iPhone等智能电子产品,并认为儿童使用此类产品的有着积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学历越高,允许儿童使用此类智能电子产品玩游戏的时间越短。反之,学历越低,则时间越长。由此可见,家长学历对儿童使用iPad、iPhone等智能产品玩游戏的时间上会产生一些影响。
6岁女童玩转“淘宝”网购
和家长的“谨慎乐观”相比,孩子们简直就是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智能玩具的热爱。在调查中,“非常喜欢”的比例占到41.2%,“比较喜欢”的占40.2%,“一般情况”的占14.4%,在所有被调查中“不大喜欢”或“不喜欢”的仅4.1%。
曹晋选取10个家庭进行入户访问发现实际情况比调查结果严重得多。来自爱德双语艺术幼稚园大班的两名6岁女童Alice和Joe(化名)是邻居,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两个宝宝几乎每天回家都会聚在一起玩iPad游戏或上网逛淘宝。尽管只有6岁,二人已经熟练掌握网购技巧,常自己在淘宝网上买东西。另外一名小班的孩子小凯(化名),每天回家用iPad看动画片,玩切水果游戏,或者在网上下载游戏。每天睡觉时会将iPad放在枕头边,否则会睡不着。不少孩子表示,自己睡觉前和家长讨价还价的条件就是允许其再玩多少时间的iPad游戏。
曹晋还发现,在很多家庭,家长喜欢用iPad和手机,晚餐后各自看电子产品,“整个家庭非常安静”。孩子缠家长讲故事或玩乐游戏时,家长习惯同意孩子玩乐智能产品,解放自己免于被孩子,iPad甚至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过去电视所担负的保姆角色。
■专家反思
爱切水果爱战僵尸都市“玩工”谁之过
在曹晋看来,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是今天的都市“童工”。“现在的童工已经不是衣衫褴褛,在的中工作了,而是在舒适的里,被电子终端询问:你喜欢植物大战僵尸吗?你喜欢切水果吗?”她把这种技术时代的“童工”称为“玩工”——一边玩游戏一边为资本打工。
曹晋解释,在社会学者看来,通过互联网玩游戏的人,在娱乐同时提供了一种免费劳动,被用来帮助资本在网络社会中进行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大众媒介使得媒介有可能完全替代儿童的自然,从而导致儿童可能失去其天真本性。曹晋表示,课题研究组还将针对上海出现的配备iPad的小学进行调查,考察反思科技力量与市场经济如何都市儿童的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