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关于认识人民币的教案 教学设计
- 时间:
- 浏览:27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 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 教学建议:
1、 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 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 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 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 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 教材编写特点:
1、 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 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 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三十八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 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 学习例1。
(1)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 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 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 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 学习例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