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些误区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初步建立美的感受,具备欣赏美的眼光的关键时期,甚至可能影响到儿童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以及生活的艺术化。而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却误入歧途,非但不利于幼儿成长,反而制约其对美的感受与想象力,进而让孩子对美术教育产生厌恶的心理,下面说说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大伙一起来看看。
误区1:急功近利的思想 从家长来看,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希望掌握一门艺术,或许以后成为谋生的职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当孩子接受美术教育之后,家长强制性干预,或者替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或者督促孩子日复一日机械地从事绘画训练就显得十分功利。 美术教育的场所无处不在,不仅仅局限于画室、课堂,这种一味追求绘画时间的长度的作法,限制了幼儿去更大范围内感受艺术生活的行为,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反而会让孩子对绘画艺术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在厌烦中,最终放弃往美术方面的发展。 从幼儿本身来说,对美术艺术的感受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入眼入心,逐步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会产生欣喜的感受。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发掘幼儿潜能,顺从幼儿的天性,因势利导,这是美术教育的根本所在。 误区2:成人化的视角 幼儿的世界有其灿烂的光辉,美术教育要以幼儿的视角去发现和体验。幼儿视角下的世界与成人不同,甚至有时完全相悖。作为美术教师来说,以其专业化的角度,对幼儿所绘作品进行艺术性的鉴赏,其行为本身就显得荒诞不经。这种非对等的关系,决定了美术教师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弥补的缺憾。美术教师应从多个侧面发现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的时候,掌握应有的分寸,引导幼儿建立美的感受、美的判断力与欣赏力。 幼儿对美的感受、认知,对色彩、空间、线条的认识也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美术教育的熏陶,有一个重新解读、辨析的过程。幼儿的世界繁芜复杂,枝藤叶漫,甚至在接受美术教育的时候偏离正常的轨道。作为美术教师其作用是感受、引导幼儿向着正常的发展轨道。美术教师要独具慧眼,遵循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发现引导他们,从而使其真正享受到美术教育所带来的快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