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艺术例谈
- 时间:
- 浏览:16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近日笔者听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现就执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艺术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这位老师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国标本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近日笔者听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现就执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艺术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这位老师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导入是:
师:大家知道哪些桥?
学生说了很多:钟祥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石拱桥
师:大家知道生命桥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大家读课文。
[评析]:这位教师知道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能兴味盎然地进入课文,教师用这样的导入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教师的导言没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学生读课文时也就没有什么热情。那么,怎样设计这一导言,让学生有想读课文的欲望呢?不妨这样进行设计: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桥吗?都是些什么桥?
(让学生自由地说出各种各样的桥)
师:大家说的这些都是为了交通便利而架设的桥。其实,除了这样的桥,还有更为奇特的桥,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叫做“生命桥”。为什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呢?大家只要认真阅读这篇感人的文章就会知道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同样是导入,但这样的引导能较好地激励学生去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一心想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读书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读书的效果当然也就好多了。
二、吃透文本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基本前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开。然而,要找到合适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这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他在想什么?
生:灿烂的阳光没有让他的脸红润起来。
生:生命即将凋谢。
师:小钱得了这样的病心情怎样?
生:绝望、悲伤。
师:要治疗小钱的病唯一的方法是什么?
生:骨髓移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