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后不要急于服药 ,宝宝发烧怎么办
- 时间:
- 浏览:192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发热是指口腔温度超过37.3摄氏度,腋下温度超过37摄氏度,直肠温度超过37.6摄氏度。发热是一种疾病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发热。孩子发烧是令许多父母担忧而又经常碰......
发热是指口腔温度超过37.3摄氏度,腋下温度超过37摄氏度,直肠温度超过37.6摄氏度。发热是一种疾病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发热。孩子发烧是令许多父母担忧而又经常碰到的事,摸着孩子发烫的额头,看着体温计的刻度不断攀升,父母们必定会心急如焚,手足无措。
一般来讲,孩子发热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医生的问诊、听诊、叩诊,同时做血液、大小便、透视等相关检查,然后才可能对症用药。但有的情况下,发热的孩子不能马上送医院就诊,孩子的父母希望借助于家中的退热药来达到把体温降下来的目的。这时,掌握一些退热药的应用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发热后不要急于服药
有些父母一发现孩子体温升高,就立即给孩子服用退热药,以为早治疗早见效。其实,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胜利性防御反应,发热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此时盲目应用退热药,反而会影响疾病的痊愈。
退热药治标不治本
应用退热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退热药的药效一般也只能持续数小时,待其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还可能再度上升。所以,退热药只能当做辅助用药,对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发热,当务之急是抗菌、抗病毒,不能指望单靠退热药解决问题。
不要几种退热药同时应用
有些父母为了迅速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同时应用几种退热药(如滴剂加片剂,糖浆加栓剂),或者擅自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不仅会使孩子出汗过多,导致虚脱、低体温(低于36摄氏度)甚至休克,而且还会加重退热药的不良反应。
退热药应用不应超过三天
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一般感冒引起的发热不应该超过三天,三天之后体温还没有恢复正常的话,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应该及时到医院做全面检查。
两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用退热药
新生婴儿因为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很容易发烧。若服用退热药,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出现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能引起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部出血等,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所以,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热时,最好的处理办法是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用温水或酒精擦身,枕冰水袋,用凉毛巾擦额头、腋窝、大腿根等处。
退热药大盘点
退热药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可以用于口服、肛门塞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儿童适用于水剂,目前各大医院儿科应用最普遍的退热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的首选药物对酰胺基酚,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降温药,不会对血液系统产生影响。常用的有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儿童退热溶液等。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此药退热作用时间较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6个月以上的儿童均可使用。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
栓剂由于直肠吸收,起效迅速。当小儿拒绝服药时,使用栓剂非常方便。但使用频率不要过大,否则可引起退烧过度,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常用的有小儿退热栓。
编辑推荐:
新妈咪如何护理发烧的宝宝
治疗孩子感冒发烧莫光凭“经验”
宝宝半夜发烧妈妈怎么办?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方徽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