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可爱的蚕宝宝-幼儿教育方案

  • 时间:
  • 浏览:284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案例背景:

  围绕“蝴蝶”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一位孩子说:“蝴蝶是蚕宝宝变的。”“那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呢?”、“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马上有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时我没有给予孩子正面的回答,而是给了大家一个去“收集蚕宝宝”的建议。过了两天,田田小朋友带来了一大盒蚕宝宝和一袋桑叶。孩子们立刻围观起来,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这是什么呀?”、“它们吃的是树叶吗?”、“蚕宝宝会吐丝的”、“它们是不是马上要变成蝴蝶了?”、“这两蚕宝宝在‘打架’呢”……还有几个胆大的孩子时不时地伸手去抓蚕宝宝,和蚕宝宝来个“亲密接触”。

  蚕宝宝的“光临”,引发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蚕宝宝,交流的话题也不断地深入下去:“蚕宝宝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粒粒黑点?”、“蚕宝宝为什么不会从桑叶上掉下来?”、“蚕宝宝会翻跟斗、会抬头、会弯腰”、“蚕宝宝也要睡觉吗?”、“它的尾巴后面怎么会有一根‘小刺’?”、“蚕宝宝在我手上爬的时候感觉痒痒的”、“我发现蚕宝宝在吐丝了”、“这条蚕宝宝长得好大,我给它取个名字叫胖胖”、“盒子里有许多黑黑的是什么?”……孩子们十分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并时常带来桑叶喂养蚕宝宝。

  案例反思:

  虽然我在大主题网络中并没有预设蚕宝宝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出现了蚕宝宝,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进行调整,加入蚕宝宝的学习内容,这正好也是与大主题——《春天来了》的目标相吻合。其次,我觉得在课改理念中,学习活动的形式要更拓展,可以有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还可以有持续的等等;例如对蚕宝宝的认识活动就可以是持续的,而不应就以一次观察教学活动而结束。再次,孩子们在持续关注中,对蚕宝宝的观察更细致了。以往我班的孩子在观察时总显得“大而化之”。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与观察兴趣有关;二、与观察时间、空间是否充分有关。而现在孩子们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发形成了若干探索活动。

  案例中教师的教育策略:

  1.  在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蚕宝宝时,我发现班中有较多孩子不敢抚摸蚕宝宝,而有几个孩子又显得力度过重。所以老师每次和幼儿一起观察时总是有意和蚕宝宝来些“亲密接触”,并鼓励孩子们去试一试、摸一摸、捉一捉。逐渐地,孩子们觉得蚕宝宝好可爱,不会咬人,不会乱“跑”,大家都愿意和蚕宝宝玩一玩。现在蚕宝宝的“房子”每次都是由孩子清理干净,动作也显得是那么小心翼翼。

  2.  孩子们每次观察中总会有许多充满童趣的话语和疑惑。有的疑惑由同伴解决了;有的疑惑由老师做出解释;有的疑惑大家一起找资料解决;还有的疑惑留待在以后的持续观察中解决。

  3.  老师应捕捉到孩子们每一个主动学习的契机,及时地加以展开、深化和引导。例如当有的孩子来告诉我附近有一棵桑树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去采摘桑叶。从采摘活动中,他们区别了桑树与其他树的不同,发现桑树上有桑果;他们仔细分辨了桑叶的特点;,还特意采一些嫩桑叶来给蚕宝宝吃。

  4.  在持续的认识活动中,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开展的过程价值取向;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建构不同的认知体系,积累经验;而不应是一些机械化的识记。

猜你喜欢

python和c++的区别,小学生先学哪一个

一、Python和C++有什么区别?难易程度不同:Python比较简单,像是在用英语说话一样写程序。C++比较难,需要写很多符号,比如{}、;等。学习目的不同:Python适合

2025-10-20

初中作文《我与北京的故事》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座难忘的城市,而对我来说,那座城市就是北京。我的幼儿园时光是在北京度过的,虽然那时我还小,但那段记忆一直温暖地留在心里,像一盏小灯,时常让我想起那份单纯的快乐

2025-10-15

请以“我与xx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求作文。童年的记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曾在盛夏的午后品尝妈妈刚刚切开的还带着蒜味的瓜:曾与小伙伴一起嬉戏玩闹笑声回荡云雪;也曾在看雪听风中体悟到不一样的内心感

2025-10-15

解锁汉语拼音,轻松入门!推荐61EO在线学习平台

亲爱的家长和汉语学习者们,你们是否还在为孩子拼音发音不准而烦恼?别担心!今天强烈推荐https://www.61EO.com/pinyin/——这个专为汉语拼音量身打造的学习宝

2025-10-09

Ytonn, bring the beauty of embroidery into your lifestyle

YTONNisabranddedicatedtoturningembroideryintoanartformthatspeaksofeleganceandindividuali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