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感官训练
- 时间:
- 浏览:231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孩子们的学习离不开各种感官,只有在感知觉发展的基础上,方能进一步发展认知,形成概念,数学活动尤其是这样的,只有通过各种适合孩子们的操作活动,才能让孩子们的数的认知能力得意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数概念。那么如何来提高孩子们的感知觉呢,在计算角中我尝试了各种操作性的游戏。
首先是视觉,它是孩子们最先看到的,而且,幼儿先入为主的影响,孩子们通常会对看到的有趣的东西感兴趣会在看到以后才想去摸,去动,去学。在以往的教学课程中,总是老师出示几份范例,要求孩子们在范例的狭义空间中模仿作题,这样就形成老师灌输,幼儿缺乏主动学习,因此,针对这种刻板的接收,我借鉴了液体瓶教具,这是一些形状,大小一致的透明瓶子,我在这些瓶子中装如高低不同的有色液体,孩子们一开始便被那些色彩艳丽的颜色所吸引,理所当然地就想去玩,所以,我在推出这个玩具时,并不急于告诉孩子们怎么玩,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摆摆弄弄中发现了液体的不同,这样通过视觉来让孩子们辨别高低,多少,是能形成一定量的概念。还有,“小商店”,它拥有很多颜色的“小衣服”,在衣服上不仅有各种不同的数字,也有可以悬挂的小钩子,孩子们在看到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时已经很喜欢了,更不要说让他们去玩,去摆弄,去操作了,于是就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
其次是听觉,就是孩子们耳朵听到的,在以前的数学活动中,我们不太注重听觉的训练,认为数学只要孩子们会写,会读,会算就行了,其实不然,听觉对于孩子们数及量的了解是有一定帮助的。在操作活动“八音盒”中,我们在自制的圆筒中放入数量不等的沙石,孩子们自己摇,自己听,很快他们便知道重的东西数量多,声音响,而轻的东西数量少,声音就轻,而且,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听觉及对量的感觉,我们增加了听的难度,在圆筒中装入了不同数量的不同物体,如:沙石,米粒,钱币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对数量的认识,也增长了孩子们一定的日常知识。
第三是触觉,它是孩子们身体,皮肤,大小肌肉与外界的接触,同时它也是最多元化的感觉。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就有这种接触类的操作,但我们往往重视操作的结果,忽视操作的过程,使得孩子们的操作处于被动状态,触觉得不到全面的伸延,对于数概念的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概念的表面,不能深入,只知道1+1=2,而不知道一加上一为什么等于二。因此,在计算角中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分合游戏玩具,如:“小老鼠饿了”,“分珠珠”,“双色花片”等,通过有趣的动物,故事,玩具先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们根据数字来操作分合,让孩子们在操作中自己尝试错误,自己更正错误,从操作错误中让他们自己真正得到了解,掌握分合的规律。还有,在”几何图形拼板“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样板拼搭,在拼拼放放中,体验圆形的光滑,三角形的三个角,长方形的长和宽等;在“计算老鼠”活动中,孩子们用回形针在数字板上边数边插,既能认,数,摆,又能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发育。这些操作性的玩具,都是通过孩子们的触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触感,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们对计算,几何的兴趣及认识。
当然,还有嗅觉和味觉,它们是孩子们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在游戏“味道好极了”中,准备各种水果,如:李,梨,葡萄,香蕉,芒果,西瓜,苹果等,将它们切成丁,然后分置相同的小盆中,先让孩子们闻,再让孩子们尝,并有相应的水果图片配合,这样的游戏通过让孩子们充分地使用鼻子,嘴巴,一定会让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有美妙的经历。
对孩子们而言,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等都是他们学习的途径,他们是通过这些感官去接触这个世界的,并学习各种东西,经过计算角中对孩子们感官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计算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郁,在开展计算角时,孩子们回一次一次地进入“我第一”,“计算老鼠”,“八音盒”;而且孩子们游乐一定良好的学习态度,当然在计算方面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但是,在孩子们的操作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有的玩具内容太过简单,在孩子们操作过一两次后,就没有兴趣继续操作;有的玩具内容则太难了,孩子们不知如何着手,盲目地停留在操作的表面;有的玩具只考虑了部分孩子们的发展水平,而忽略了能力较强或较弱的孩子;还有的活动环境安排不当,影响了孩子们投入的操作。这些没有针对性的操作,没有适宜的活动环境,孩子们的感知觉是得不到一定发展的。但总而言之,孩子们如果在感官方面经过良好的训练与学习,那么他们对数概念的了解力自然会提高,对于计算的运用自然会更熟练,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