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缺乏挫折教育 最容易出现“过度满足 ,最容易生儿子的方法
- 时间:
- 浏览:192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近日,广西一名未满13岁的少女,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因不满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在心,将其约至自家,并砍断头颅、手臂装入袋中; 一名在英国留学(微博)的高中......
近日,广西一名未满13岁的少女,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因不满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在心,将其约至自家,并砍断头颅、手臂装入袋中;
一名在英国留学(微博)的高中生,只因为向英国同学借酱油,英国同学没有借给他,他竟然在三个小时后,拿着刀刺伤了那位英国同学;
南京一名15岁初中生,旅游时在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划上“到此一游”的留言并被微博,迅速成为网民的众矢之的……
最近发生的这一连串事件,引起了一名幼儿园老师的思考。这些不争气的“熊孩子”是怎么产生的?这名来自平谷的老师霞在写给本报的来信中感叹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提出:应该在上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展开讨论。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对此,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春山分析,这些孩子的行为背后都反映出“中心”问题,而这往往是家长溺爱的结果。
春山认为,独生子女教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孩子要求的“过度满足”,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一定的缺失感,才是促使孩子去努力争取的动力。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延迟满足”,让他们适当“受挫”才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养成,“挫折”对成长来说并不是坏事。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在所有家庭的下,自己需要的一切都来得“太容易”。所以当离开家庭,接触社会之后,稍遇挫折就会情绪失控。而家长大包大揽地处理善后,无疑会让孩子在错误的上越走越远。
现实中不乏家长帮忙“擦”的事实。在埃及神庙题字的孩子,其父母出面代孩子道歉,称事件发生后,孩子的母亲泪流不止,孩子的父亲则希望大家宽容孩子,不要打扰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成长;在美国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因为酒驾出车祸导致三死一伤,结果孩子的妈妈带着2000万飞抵美国给儿子“善后”。
除了家长的溺爱,学校的“竞争”也催化了孩子们的“偏激”。在“精英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竞争”成为学生间的基础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培养却被剥离了。专家称,广西小学生同窗就是这一问题的极端表现。现实中,也有不少“好学生”表现得缺乏情感、难以沟通、冷漠孤独。
本报记者 J063
(晚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校长流泪劝全校学生读书 称教育方式尝试
校园成浪费重灾区 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成推手
养育方法PK教育方式 抚养“独二代”矛盾频发
鹰爸教育方式被骂脑残 孩子成绩属中下等
专访全优加探索式早教:开心的教育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