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感受 让课标精神在实践探索中闪光
- 时间:
- 浏览:229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如何把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如何把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校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大胆开展实践活动,收效颇丰。
一、“瓷国明珠”放异彩,美术教育何作为。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早在唐代,德化陶瓷业已初具规模。至宋元明清,德化瓷大量外销,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蜚声海外,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但到民国时期,由于西方陶瓷工业兴起,德化瓷出口日见萎缩,瓷都声名不再。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委、县政府确立陶瓷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陶瓷特色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德化在全国取得诸多第一:在全国陶瓷产业区中,第一个全面进行陶瓷技术改革;第一个陶瓷工业生产无烟尘污染区;传统瓷雕技艺全国第一;西洋工艺瓷生产出口量全国第一;陶瓷产品出口比例全国第一。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前总理李鹏亲笔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96年德化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 。2003年3月被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 、11月被评为“中国瓷都.德化。”目前德化已形成传统工艺瓷、日用陶瓷、高科技含量瓷的多样化产品结构,陶瓷这一传统产业成为县龙头支柱产业。据县政府统计,目前德化有陶瓷企业达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西洋瓷样品高达几万种,陶瓷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陶瓷产值达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德化也因此自96年以来,年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全县经济综合实力由95年全省第38位跃居至99年以来的第13位。
面对家乡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和陶瓷业蓬勃发展的优势,我们的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怎么办?应该有什么作为?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反复、认真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决定大胆利用陶瓷文化资源,将其溶入学校的美术教育之中,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锐意进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二、狠抓创新意识培养,加强实践能力锻炼。
我们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创作能力这两个关键性问题来进行。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1、校厂挂钩,开放教学。
县里好多私营企业的老板均是我校的校友,有的校友还兼任我校的名誉校长。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学校的家委会和企业老板联系商定,把企业的厂房作为训练学生制瓷技术的实践基地,企业的老板还特地在厂里挑选出业务精湛的师傅担任实践基地的老师。学校则组织陶瓷工艺美术兴趣小组,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地到挂钩厂家进行见习或参加实践活动。厂里的师傅耐心做示范,传授给学生制作陶瓷的生产技艺。学生实习时,从年龄特征和既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仿造到创作,环环紧扣。而在课堂上我们则利用各种电教手段先让学生欣赏雕塑艺术作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把他们带到挂钩厂家参观,让学生初步了解瓷器的生产过程。我们还把瓷厂师傅和工人制作陶瓷的各道工序录制下来,在学校的“雏鹰电视台”播放,供全体学生观看。学校少先队还聘请多名陶瓷工艺师为校外辅导员,经常请他们到校作专题讲座,还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特地拨出部分资金,奖励教授有方成绩突出的师傅。此外,学校还特地在校里创建了一个陶瓷实践基地。设置有制造陶瓷生坯、模型等十几道工序所必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以供老师教学和学生实践时使用。并在基地摆放8个大样品橱,其中三个大橱展示一些德化艺人、瓷坛新秀的作品。另外5个大橱专门放置学生的瓷雕、瓷坯等优秀作品,分别标上姓名、班级,供全校学生参观、欣赏,以此激励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2、自编教材,突出特色。
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结合实际,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陶瓷》一书。编写中邀请县里的教研人员、挂钩厂家的工艺师,还邀请县陶瓷职业学院(筹)的部分教师参加,发表意见。教材突出瓷都的特色,把“瓷都简史”、“古今名家名瓷”、“陶瓷工艺品欣赏”、“陶瓷工艺品设计”、“陶瓷工艺品制作”、“陶瓷经济发展”等定为校本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务处每周安排各年段上一节陶瓷课,并在每周安排六个课时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让同学们学习陶瓷工艺。《陶瓷》作为辅助教材结合省编的美术课本进行教学,既发挥了地方资源优势,又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出地方特色,丰富了美育的内容。由于教材紧密地结合当地的实际,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当学生们学习着自己学校编写的课本时,看到陶瓷工艺师们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他们精美的作品在商店随处可见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感,学习更努力了,成绩也更突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