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求平均数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时间:
- 浏览:218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求 平 均 数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解决简单实际问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求 平 均 数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统计。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意义
“1”:说一说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平均水深140厘米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处处水深140厘米?
(不是,是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浅)
“2”:自己看题,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你认为哪些平均数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3合理,2不合理)
二、求平均数的练习:
1、“3、4、6、7”题。
“3”:从表格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1)、(2),全班交流。
看了这张表格,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能向大家说说哪些(1)和(2)题没能介绍的情况?
“4”:
(1)先算一算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
假如今天算出的平均数是11棵,不计算,你能不能判断它是错的?为什么?
假如是6棵呢?为什么?
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能不能给出平均数的范围?
(2)哪些小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多?哪些比平均棵数少?
“6”:(1)同桌讨论,可以怎么估计?
介绍自己是怎么估计的。
(选取6个数据中处于较中间位置的一个,再看看其他的移多补少后是否和它较接近,进行调整,学生有合理的方法也应给予肯定)
(2)你还能说出这个小组同学身高的哪些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