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网络化的实践与思考
- 时间:
- 浏览:28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教研活动的方式必然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教研活动的方式必然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阵地开展校本研究,使之成为“物质形态”的研究方式,共同构建了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新型教研文化。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 建立制度,激发网络研究热情
我们先后制定了《网络教研管理办法》、《网络教研评估细则》。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网络教研奖励制度》,每年按照《网络教研评估细则》、《博客评优制度》对做出成绩的研究小组和教师个人给予奖励。
我们在进行网络教研的成果测评时,坚持做到网上的研究结果于网下的研究过程相结合,不单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作为考核依据,而是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另外,我们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建立《教研论坛版主制》,要求学科中心组每个成员都要负责在教研论坛中负责一个或两个版块,担任版主,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开展讨论,大力提倡教师争当版主,期末根据版主开展研讨的参与面及实效进行考核,对于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奖励。
二、 依托平台,拓展网络研究空间
校内交流平台以学校网站支撑。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多交流的平台,我们对校园网站进行了改版,增加了许多交互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栏目,如教师博客、电子期刊、名师课堂、教研论坛、读书沙龙、案例研讨、专题资源网站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增加使教师拥有了更多话语的空间和学习的资源。为他们进行及时、持续、深入的研究及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校际交流平台以省校本研究网为支撑。校本研究网是我省校本研究总课题组指导全省开展校本研究的专业平台,是展示全省校本研究水平及成果的窗口,也是开展省域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有力纽带。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专业平台的学习资源,大力提倡教师在校本研究网上表达思想,提出困惑,积极对话,大胆发表自己见解。
同时我们广泛链接因特网上有影响力的教育资源服务网站,使教师的触觉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向大家学习,与名师对话,和同行切磋。
三、 创新形式,确保网络研究实效
1.基于自修的研究
过去一些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只能在杂志上看到,要聆听他们的观摩课和讲座,必须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成本很高。而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某一地方举行的大型教学研讨活动,网络马上就可以看到相关信息,一些热心者还会把他们的听课实录、课堂语音实录、听课感想发布在网络上,如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优质课比赛。会议刚结束,就有人在“教育在线”上贴出了整理好的课堂实录及评点。伍家教育信息网还把观摩课的视频放在网上,这样老师们就可以足不出户地观摩优质课例。
Email、QQ、BBS、Blog既可作为教师群体的交流工具,又可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提供技术支持:教师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获得名师指导;通过QQ与名师进行即时交流;通过论坛上的“名师专栏”向名师请教,通过教师在线研修网中的“名师专栏”获得名师指导。
2.基于博客的研究
为了把博客建设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效平台,我校建立了教师博客网站、电子期刊——《思想的芦苇》,并要求每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学校博客网站设置了“案例在线”、“教学感悟”、“教研沙龙”、“理论广场”、“个人博客”、“名师课堂”、“生活写意”、“热门推荐”等栏目。教师博客拓展了校本研究的时空界限,整合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力量,形成了研究合力。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发表,在与校内外老师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中不断提升个人反思的理论层次。同时在交流中得到认可与激励。教师围绕一个教学问题或研究主题在“案例在线”、“教研沙龙”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实现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所得在“理论广场”、“名师课堂”转载前沿理论及经典课例供其他人学习,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理论广场”、“名师课堂”吸取营养,实现隐性的专业引领。它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帮助与支持,是教学研究从“精英研究”走向“大众研究”的重要载体。同时我校还通过自己的博客和专家交流,也和校外同行交流,这种交流使老师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滋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