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开学季,我在班上对刚上小学的小家伙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你喜不喜欢学校?差不多90%的孩子都说喜欢,只有很少一部分因为跟小伙伴分开,跟熟悉的老师分开,以及从多方渠道听到有关学校的“恐怖传言”而不喜欢学校。
但是过了两个星期,当我随口问起孩子们最近在学校感觉怎么样的时候,情况却有了戏剧性的翻转。孩子们对学校的喜欢程度几乎成直线下降。这次差不多有一半的小家伙皱皱眉头,嘿嘿直乐,说不怎么样。有说没意思的,有说累的,有说怕的,还有直接说不喜欢的。怎么个情况?赶快跟家长沟通,才发现,孩子们在初入学的这段时间,缓冲期一过,学校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到要求,到速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孩子一下子不适应,每天都在追赶,累的够呛。老师要求高,速度快;孩子压力大,任务重;家长心里急,使不上劲。我只听听就觉得压力山大啊!
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吗?并不是。依然有些孩子乐乐呵呵,嘻嘻哈哈的享受自己的小学生活。别人压力大,他们怎么就这么轻松呢?很简单——提前做好了准备。
有的家长会质疑小编,现在幼儿园什么都不允许教,提倡快乐教育,学校也说了没要求,连幼升小面试什么的都越来越简单,提前准备?这是不是故意加大家长压力呢?这就是好玩儿,也是坑娃的地方了。入学没要求,会不会都行,但是等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默认孩子是有基础的,授课就像复习,开启飞行模式,孩子不提前做准备,是不是会吃力?
吃力还是小事,吃亏吃委屈吃挫败感就不是小事了。推动孩子不断探索学习,最重要的内驱力除了学习兴趣,就是学业成就感。学习兴趣很简单,就是孩子喜欢,愿意去学习。学业成就感也很容易理解,我学习了我能做很好,我能展示自己学完的成果,我通过学习明显感觉我变得很优秀,或在同时学习的人中我变现突出,我觉得我很厉害,这就是学业成就感。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去探索,去学习的敲门砖;学业成就感才是孩子坚持学习,不断进取的最重要的源动力。
其实这个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都有切身体会。举个例子,您想一想您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哪个学科?那一定是您最擅长的,考的最好的学科。您想想您最不喜欢哪个学科?肯定是学不好的,考最差的。我们都是从孩子一步步长大,孩子是曾经的我们,他们的感觉跟我们当时是一模一样的。
在一个新的集体里,老师提问,别人都会我不会。老师一考,别人一百我六十。心理压力就是这么来的,有压力的地方是我们潜意识里就要躲避的地方。孩子不喜欢上学,也就不可避免了。
提前准备,并不是说前面的东西我都一口气提前学完,孩子到学校没事干。
提前准备,一个要做好兴趣激发。学校孩子相对比较多,每节课上关注到每个孩子,对老师来说几乎是完不成的任务。学校教育对孩子兴趣激发这块一直很重视,但成效并不算太好。粑粑麻麻在家为孩子做准备很有必要。
第二是提前了解学校会讲到的硬性知识,相对来说偏基础,老师会快速过的内容。学校是有教学目标的,不会为了个人耽误整个进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分层,在这个阶段的学业成就感,对孩子小学六年的学习都会有不小的影响。
至于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的,就留给幼升小专家给大家做下介绍吧。我只是一名语文老师,对语文还有一定的了解,数学和其他是真真的知之甚少了。简单提一句——识字,拼音,一定的诵读能力,读书习惯要准备一下。
识字,建议渗透式学习。(详见http://www.ysxiao.cn/c/201509/5604.html三岁半孩子识字三百帖子,里面有一些家长的建议和妙招,可以看一看。)
拼音,建议提前半年开始了解,渗透,学习。一定要一气呵成全部学完,给孩子营造拼音环境。英文和拼音太像,如果随意的学,很容易混乱,建议系统集中的学习。拼音的听说读写一起抓,与生活联系,用游戏调动孩子兴趣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学习。孩子学完就能拼,能读,能写才算学会。
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现在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孩子入学前受识字量的限制,可以用拼音辅助阅读。越早带孩子认识书,孩子受益也将越大。
而至于什么写作,表达等等这些可以在生活中练习,上小学后积累,不必可以提前准备了,只要时刻关注就好。
其实一直以来,我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在这个忙碌的时代,能用最轻松的方式来迎接学习,挑战生活。随着教过的孩子越来越多,对孩子学习这件事情的感触也越来越深。咱们中国人,大部分都有一个毛病,在事没有临头的时候得过且过,在问题发生时临时抱佛脚。这种习惯甚至都能体现在孩子的教育当中,而这种教育方式,也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孩子,让他继续成为这样的人。空闲时候虚度,紧张时刻拼命。其实,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