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市对于非京籍儿童入学也做出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和说明。除对博士后研究人员、随军家属、台胞华侨等特定人群子女就学做出规定外,进一步明确对非京籍适龄人口必须具备“五证”的基本要求。那么非京籍儿童持有“五证”就可以报名入学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随着入学程序的规范和完善,入学新政一方面有效控制了盲目跨区择校、无序流动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执行了严格的审核标准,导致部分未符合条件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遇到一定困难。
据了解,非京籍学龄儿童少年家长须在规定期限内登记注册,全市范围完成统一信息采集,区县健全证明证件材料联网审核机制。按规定,对“五证”齐全核实无误的非京籍学龄儿童少年,家长可联系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就读,如遇困难提请区县教委协调解决;同时,市教委表示,审核“五证”的目的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公开、规范工作程序。另外,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户籍所在地政府有责任接收回乡就读的学生并解决学籍的问题,这从国家政策层面对适龄儿童回户籍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记者了解到,本市不少学校在优先满足片区内京籍儿童入学的前提下,也有招收非京籍适龄儿童的安排。广渠门中学花市小学部负责人介绍,今年该校小学部的招生计划为3个班约90人。今年京籍适龄儿童户口或家有房产在该校服务区内,即可参加报名;而非京籍儿童符合相应要求,也是学校的招生对象。
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市一直把努力提高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也给北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良性运行带来持续增加的压力。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认为,解决持有“五证”人员子女的小学入学问题,而“五证”之外的小学入学问题回到原籍解决,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保持正常教育秩序的基本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