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时节别把肺炎球菌疾病当感冒(图)
- 时间:
- 浏览:212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本报记者 刘伟 入秋时节,不少人会被“秋燥”搅扰健康,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皮肤干涩、发紧等等症状。同时,这 个季节容易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疾病......
本报记者 刘伟
入秋时节,不少人会被“秋燥”搅扰健康,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咽喉肿痛,皮肤干涩、发紧等等症状。同时,这 个季节容易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疾病,是流感、肺炎的频发期,对此,疾控专家提醒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调养、调整饮食防秋燥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介绍,秋燥症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等有关。预防秋燥症,应从调养、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
首先,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的人食用。
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之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也可以用麦冬煎肺炎球菌水代茶饮用。麦冬甘寒,有养阴润肺的功效,是预防秋燥的保健饮品。
肺炎与流感的区别在于发烧时间的长短
秋季须肺炎球菌疾病。张世勇表示,肺炎球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全球所有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肺炎球菌通常寄居在鼻咽部,通过咳嗽或鼻部分泌物,受感染的人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从口部或鼻部排出飞沫,将病菌传染给他人。所以,肺炎球菌不单只存在病人身上,即使是健康者也依然可能携带肺炎球菌。在免疫功能正常时,肺炎球菌携带者不会发病,也没有症状,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引起肺炎球菌感染。“肺炎球菌疾病感染初期因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例如咳嗽、发烧、发寒等,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以至于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张世勇特别提醒,一般认为,肺炎与流感的区别在于发烧时间的长短。流感一般是短期发烧,而肺炎引起的感冒一般是突发性的,并且维持时间可能长达一个星期。但有些幼儿、老人或基础病患者患肺炎的早期反应不典型,可能没有出现发烧症状,到了晚期病症的进展却很快,甚至可能导致生命。肺炎对于此类人群来说常的,一旦感染肺炎,将很难控制。虽然年轻人患肺炎几率比较低,但由于对流感的不重视,加上抗生素的耐药性等等,都可能导致肺炎。
五岁以下宝宝易受
疾控专家提醒,面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要认识到流感本身并不,但是必须患流感之后发生的继发感染。流感病毒在侵入人体后,会造成被感染者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工作。这时细菌则可能趁虚而入引发多种严重疾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其中,各类肺炎球菌疾病在流感继发感染中最为严重。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所有下呼吸道感染中,获得性肺炎是造成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病因。“刚出生的孩子,体内带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能抵御一些疾病。但是,母传抗体在宝宝6月龄时就会逐渐消失,此时宝宝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就需要孩子自己的抗体来应对疾病,而这一过程需要约5年时间,所以5岁以下儿童抵抗力较弱”,张世勇表示,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孩子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发人群。
“肺炎球菌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方法分为一般预防和性预防两种”,张世勇表示,一般预防措施与生活、饮食及出行等有关。如保持家中的清洁、室内空气流通、注重饮食平衡等。此外,儿童本身也应该多参与一些户外锻炼。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患病期间应尽量留在家中,外出时佩戴口罩,并通过定期消毒日常接触物品等方式来进行预防。所谓的性预防,就是接种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疫苗相关血清型的性肺炎球菌疾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