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奥尔夫教学课例教案:绸带舞
- 时间:
- 浏览:18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奥尔夫教学法课例:绸带舞
少儿教育在线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教学目的:
身体谐调能力培养,体验飘逸探索、发现:皱纸(绸带)表现的可能性,“画”图形
动手:
自制彩带学习民间锣鼓点和中国午蹈
教学准备:
彩色皱纸若干、竹筷、音带等
教学过程:
——律动,跑园场,并手做各种动作(如高举双手等)。做扭秧歌练习,注意挥动大臂并与脚谐调。
赏试大跳动作(秧歌午步),双臂高举及走三跳一。
——每人拿一条彩纸。讨论可以怎样挥舞,如果加一个小棍效果会怎样。动手操作。
a 把彩纸剪成彩带。
b 每人一根棍子想办法把彩带贴上。
——每人一或两根彩带,赏试在空中挥午可画出多少种图形。
——请学员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大家用动作模仿。
——加身体动作,手脚配合,并跑跳,把绸带和舞步结合。
——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即兴伴奏,从自由跳舞到由学员领着跳。
——用音乐伴奏(“豆叶黄”河北吹歌) ,先由教师带领跳:跑园场、原位挥动彩带、画大园(左、右)
、扭秧歌(大挥臂)、在中位画蛇形、跳跃等等。
——换“放风筝”歌曲,该曲四段歌词,分三组各设计自己的午蹈,要求设计四种组合,每一段歌一组动作。
——各组表演。
提示:
这是一个综合课例,包括手工、动作、午蹈、奏乐、即兴、创编、画符号,还是本民族音乐、午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
对不同年令学生,主要是动作难度、组合的增减,对幼儿园可以不要求舞姿,只要动作谐调,绸带略短一些能挥午起来即可。
圆
教学目的:
1 认识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圆”,探讨艺术各门类表现方式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不同文化应用的特征。
2 创造性能力培养:探索发现、即兴、迁移、创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