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离家出走农民工子女:要男友不要父母(图 ,怀孕肚子上长毛
- 时间:
- 浏览:23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要和男友在一起的小琴 本报4月26日报道了“问题女生”小莎的情况。小莎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优等生为“问题女生”后面深刻的社会原因。 而本报......
要和男友在一起的小琴
本报4月26日报道了“问题女生”小莎的情况。小莎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优等生为“问题女生”后面深刻的社会原因。
而本报此前报道过的几个“问题女生”,有的一个月内两度离家出走,有的坦言“和男友一起,才开心”,甚至有的已经做了母亲,让我们无语,也让我们揪心,也更让她们的父母揪心。
她们的父母,都有个相同的身份——— 农民工。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听话、好好读书,但事与愿违。
怎么办?
样本1 缺乏关爱,被男青年“俘虏”
16岁的小艺 (化名本报3月2日报道)是南靖县某中学的初一女生。可是就在记者采访她时,她已经是一个两个月大女婴的妈妈,而她的“丈夫”,也只是一名18岁的毛头小伙子。
小艺的家,在南靖县书洋镇偏远的大山里。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就外出打工,小艺成了留守儿童。
“每天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刚开始很害怕。”小艺说,她从那时起,就想着一定要走出这座大山,到外面去。
小艺父母临走时,将她托付给叔叔。“刚开始,我在叔叔家吃饭,可是时间长了,我就有些不自在。”小艺说,有时放学回家后,她干脆去食杂店,买包泡面当晚饭,有时放假了,也自己学着做饭。就这样,一直熬到小学毕业。
中学时,小艺如愿以偿地来到书洋镇镇区的一所中学。“虽然这里不比大城市繁华,但比起老家的大山里,已经胜过百倍了。”也就是这突然的转变,让小艺一下子变得迷茫。
由于经不住的,小艺在初一年级,就与校外的一名大她两岁的男生谈起了恋爱。最终因为怀孕生子,不得不辍学回家。
样本2 和男友一起,才开心
小琴(化名 本报4月24日报道)来自四川广元,今年15岁。从7岁起,她就跟随爸爸妈妈来到漳州投资区角美镇。
“这里比老家热闹,但我跟同学玩不起来。”小琴说,跟父母沟通也出了问题,“他们老是认为我学习不好,哪怕是我进步了,也不鼓励我。”久而久之,小琴将心思深藏在心里。
网络聊天,让小琴找到了畅吐的最好去处。也就是在网聊中,小琴认识了华安的小伙子小杰(化名)。
经过几个月的聊天,小琴觉得小杰是她命中的“白马王子”,并于春节前,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有了“男友”后,小琴更加厌恶与父母一起生活,更厌恶去学校读书了。干脆,她跑去找小杰,要与他一起生活。因为小琴觉得,“只有他了解我的心思,肯听我诉苦。只有和他(小杰)一起,我才开心”。
4月23日上午,以到漳州市区找工作为由,小琴带着父母,与小杰见面了,并要与小杰一起生活。
经过记者的努力劝解,小琴最后答应回到角美,但表示不会再回学校读书,还要与小杰保持联系,直至她长大。
样本3 “乖乖女”一个月出走2次
前一段时间,张先生除了上班,几乎都在重复同一件事:找女儿!
今年4月12日,16岁的初二女生小群离家出走8天,被找回来后,回到学校上课(详见导报4月13日及4月16日报道)。令张先生失望的是,在他眼里一向乖巧的女儿,在回家17天后,于4月29日再次离家出走。
第一次离家出走归来后,小群曾告诉记者,以后不会再离家出走了,“要先把书读完,以后再出去打工”。可小群回到学校一天后,就再也不回学校读书了。
张先生说,问她什么原因,她也不说,就说想出去打工。他只好在他工厂里为女儿找了工作,每天和她一同上下班。同时,更加小心地对待女儿,她要什么就买什么,给她买了1000多元的新衣服及新手机。可是张先生还是明显感觉到女儿变了:不爱跟他们聊天,一整晚都在玩手机,一跟她讲道理“少跟外面混的人交朋友”,就表现得很反感。
4月29日下午,小群照例和张先生夫妇一起到厂里上班,下班后,张先生在小群的车间外等她,却等不到,一问才知道上班不久后小群说肚子痛,请假走了。张先生预感到小群可能又离家出走了,回家一看,果然不见小群影子。
昨日,记者再次联系张先生。张先生说,女儿前两天回来了,“跟几个朋友到龙海玩了几天”。
谈及未来的打算,小群对记者说:“我只想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不想读书了。” 分析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吗?
离家出走、当起母亲、要与男友一起生活……在持续报道这些 “问题少女”时,每一次采访,记者都会发现她们的“特殊”,每一次的交谈,都让记者产生了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这么小小的年纪,却做出与她们年龄不符的事情呢?
这些女生,都处于叛逆期;为了生活,家长外出打工。而繁忙的工作,又疏远了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有这样的结果,难道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吗?
在之前的采访中,一些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对这些“问题女生”做出了分析。
漳州市175医院心理咨询科的黄秋娟认为,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世界观正初步形成,“她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慢慢验试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家长更要细心地关注孩子的举动和心理变化,主动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谈心,更多地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以免走弯”。
“家长‘工作忙,没时间’,这是推诿抚育子女责任的借口,从法律层面上讲,肯定是不对的。”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十方认为,教育孩子,除了家长,学校、社会都应当承担起责任。
记者从漳州市妇联获悉,目前漳州市已经有一批志愿者家庭,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方式,、帮扶那些留守青少年。(记者 王龙祥 林晓琪/文 华/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