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反思 读中感悟 辩中明理
- 时间:
- 浏览:219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一、教材分析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两小儿辩日》,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两小儿辩日》,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二、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加之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㈡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的语言。
2、掌握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㈢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因此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体会古今字义的不同,解开“辩日”之谜,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法、学法
㈠说教法:诵读法、创设情境(如辩论、表演等形式)。
㈡说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讲,辩,演”,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流程
㈠质疑导向,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要举行一场很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方是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板书课题)
我手指课题的中心词“辩”问道:看着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调控引导,避轻就重,将这三个问题(即他们辩什么?怎样辩?结果如何?)作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根据课题中心词,让学生质疑,自我导向,确定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㈡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在读不通的地方作记号。接着,教师范读(多媒体同时显示全文的停顿标识),师生一起总结出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两点: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读顺。并请几名学生朗读全文,师生共同评价。
【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因此,课堂上,我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通过自读、范读、指名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初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㈢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因此,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试着理解故事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大意。】
㈣走进文本,展开辨论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便不难回答了(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即怎样辩,也就是课文的3、4自然段的学习上。下面我谈谈这部分的教学设想:
1、在文中找出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出示重点句子(课件显示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