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姚牧云:东坡的心(作文)-作文日记
- 时间:
- 浏览:8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作者简介:作者:姚牧云 年龄:14岁学校:江西省上饶市第六中学初三(五)班
也许也是在这样一个爽朗的晴天,满腹冤屈的苏轼就这样被流放到了黄州,举目无亲的他高高地站在赤壁的大江之上,长长的袖袂被强劲的风吹起,哗哗作响。于是,他的思绪飞扬,穿越时空,往返千年。他忘却烦恼,用自己的一腔豪情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许这时,这位经历了数十年官场风雨的政客的心,却似这奔流而去江水,澎湃而前。
我一直这么认为:苏轼是个乐观主义者。林语堂在《人鬼神》中是这样称呼他的“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的,苏轼的心永远是这样乐观。在密州做太守时,他可以大呼“鬓微霜,又何妨!”被流放在黄州时,他可以轻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语气中满是自得。于淹池怀古时,他可以自问“往日崎岖还记否?”虽是感怀旧事,却溢满对明天的希望,何必记旧事。在雨水泥泞时他还会安慰自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最后,当他又被朝廷排挤至海南之蛮地时,当别人都认为他该一天到晚怨恨朝廷时,他却笑笑,用手指擦去嘴边的荔枝汁,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乐天的确是不可救药的,任凭命运几般捉弄他,他都会轻轻抖落身上的灰尘,再次站起来,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明天,他的心永远似江水浪涛一般,向前时带着大笑。
东坡的心也是无奈的。就像任何江水中都会带着泥沙一般,我可以想象,他在泪水满浸时轻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这个跨越十年相思的痴汉是何等无奈。在他写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后,他的心是如何悲哀。可是这悲哀虽断送了他的政途,却让他在中国的词坛上写下了不可抹灭的一笔。苏轼在汴州虚伪的繁华下选择了悲哀,选择了“众人皆浊我独清”。于是,这些便成就了苏轼。成就了这个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苏轼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像任何一个文人一样,都希望能报效祖国。因此,他能在打猎之中,吐露自己的心声,他希望能够“西北望,躲天狼。”
可是,腐败的官场却不准他如此,那些曾有大志却被铜臭掩住眼睛的人们见不得苏轼这样明亮的光芒,这剌眼的光芒会剌痛他们的心。就这样,这个曾想要在宦途上有大成就的东坡就被他们用莫须有的罪名排挤开了,于是当东坡看尽官场虚伪的崇高后他把自己的希望放在自己的诗词上,他希望能“似飞鸿踏雪泥”,在自己年老时,能看见自己生命中“偶尔”留下的“指爪”。他的才气,他的真情也成就了他,让他无尽的光华永远笼罩在宋词的桂冠上。就像任何江水一样,东坡的心是向往大海的。
东坡的心是东坡在无尽曲折下仍能这样立在天地之间的明灯,这盏明灯照耀他走过生命中坎坷与漩涡,走出一个“乐观、正直、淡泊、豁达”的笑谈风雨的苏轼。他虽有无奈,有悲哀,可这些却只会将他的人生演的更精彩。东坡这似江水般的心是他一生辉煌的源泉。
于是,这绝无仅有的东坡,独一无二的东坡站在风满衣衫的古战场上,用无尽风雨写出了那首宋词上不可跨越的顶峰之作《赤壁怀古》。这首词就像流水般激昂,这首词就是东坡的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