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高思雪:清明时节话清明-作文日记
- 时间:
- 浏览:68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作者简介: 作者:高思雪性别: 年龄:13学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江一中102班班级:初一指导老师:鲍永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清明,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一场雨,或是狂风暴雨,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至黄昏,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清明,是一个伤心的节气。即便人会忘记一些事情,但上天却总是难忘,人不哭,天哭。多情的雨,带着上天的伤感,从白天流到深夜,再从深夜流到黎明。清明前后的这几天,雨,更多了。原野上,扫墓的人,也多了。
一进四月,春虽然开始热闹起来,田间农人们忙碌种着庄稼。雨,是这个季节的主宰,绵绵不断的,长长的,把天地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 在这桃红柳绿的日子,人们便去郊外春游、放风筝,所以清明在有些地方还叫“踏青”。阳春四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日子,折一根柳枝插在解冻的土壤里,几天就会发出嫩绿的新芽。“植树莫过清明节”,所以清明还叫植树节。谈到清明节,我们都会联想到介子推。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便是“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的来源——寒食节。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晚的风筝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既有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真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生活就是这样,有快乐,也有悲伤,就像天气,有阳光普照,也有阴雨连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缅怀先祖,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要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尾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