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起学生心灵与自然的和弦
- 时间:
- 浏览:206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一、教材分析:引语:人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之摇篮,对于孩子尤其是如此。大自然永远是他们的乐园,清风白云、红花绿草……总能给他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孩子在其中体验美丽、感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一、教材分析:
引语:人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之摇篮,对于孩子尤其是如此。大自然永远是他们的乐园,清风白云、红花绿草……总能给他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孩子在其中体验美丽、感受神奇。同时也学习观察,尝试着思索。)
我今天说的内容《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围绕本单元“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这一话题,作者通过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向大家展示了风的轻柔、风的顽皮。诗歌语言浅显,想象力丰富,共由三节组成,三节之间句式整齐,意思相近,富于生活情趣。相信读了这首小诗,孩子们会盼望着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寻找风的踪影。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将情感、态度目标融入到内容和方法中,“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兴趣入手,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激活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树、动、时、那、点、河、起、波”8个字,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读、说、画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写诗的欲望,续编诗歌。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理解体会。
2、引导学生续编小诗、画出心中的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
学法:自主读、自由说、想象画
六、教学流程:
本课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诗歌,感受风的存在,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熟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风的奇妙。下面我重点谈谈我第二课时的教学:
我分为五大版块进行:
导入——“读”风——“说”风——“画”风——“寻”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