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孩子的另类“包容”课程 - 海外育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海外育儿
  •   “全球视野”,就是要给孩子一颗包容的心,帮助他们去接纳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形式……所有与他们共存的种种“不同”。在美国,一项以“包容”为主题的课程,已经在孩子中间展开,让我们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海外:看美国孩子的另类“包容”课程

      “不要嘲笑我”系列课程

      PPM演唱组合的成员彼得·叶若创作了一首名为《不要嘲笑我》的歌曲,歌中唱道:“我胖,我瘦,我矮,我高,我聋,我瞎,嗨,我们不都是这样吗?”这首歌得到了美国小学校长联合会数千名会员的支持,叶若就此成立了Operation Respect组织,并开办了“不要嘲笑我”系列课程。到目前为止,美国和加拿大的18000名教育界人士已参与到这个课程中。课程借助音乐的形式,使反偏见的精神不仅仅进入孩子的头脑里,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和灵魂中。

      “撕碎的心”

      这是加州卡尔斯巴德的普通教师简·哈里森创造的一种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她手里握着一颗纸做的心,讲述一个孩子某天的经历。每当有人伤害这个孩子的感情时,她便把她手中的纸心撕开一个小口子。孩子们会跟随她一起回忆自己做过的让别人“撕碎心”的事情,逐渐意识到,偏见和歧视对别人的伤害。

      “柠檬训练”

      这是美国米勒儿童早期教育活动中的一项。这项活动中,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个柠檬,然后要求孩子们了解它。孩子们在地上滚、品尝、闻气味并仔细观察。然后老师把柠檬都收到一个篮子里,让孩子们找出自己的那一个。孩子们做到了。虽然有一些柠檬脏了,有一些撞瘪了,还有一些上面有牙印,但是孩子们会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然后,老师把柠檬的皮剥掉,要求孩子们再找出自己的那个。当孩子们认识到根本无法做到时,他们学到了重要的一点:虽然我们的外表可能不同,但内心却是一样的。

      “找到我们的家,认识我们自己”

      这是美国洛杉矶包容教育博物馆向5岁以下儿童开放的一个展览,是关于种族和移民的多媒体课程。展览中还原了很多名人儿时的成长环境,例如非洲裔诗人兼小说家马亚·安杰洛学会阅读的杂货店,棒球教练乔·托尔的父母,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后所住的地方,以及运动员关颖珊、导演比利·克里斯特尔、吉他大师卡洛斯·山塔那、NBA球星卡里姆·阿卜杜-贾巴尔等人的生活场景。博物馆馆长列贝·吉夫特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欣赏不同文化的同时,对自身的背景感到自信。

    猜你喜欢

    美国“考试风”盛行,波及幼儿园 - 海外育儿

    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基莎·李除了教孩子们绘画、涂色和游戏外,还要带他们参加考试。这些三四岁的小孩要参加语言考试,拼写“你、我、她&rdqu

    2022-03-10

    荷兰:6岁起,建立完善性观念 - 海外育儿

    荷兰以政策开放闻名,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拥有8百年历史的性产业,这几年却因为走私人口蒙上阴影。不过说到性开放,从6岁就开始实施的性教育,让荷兰人建立完善的性观念。不但有效打击性犯罪

    2022-03-10

    德新生儿名字反映父母受教育水平 - 海外育儿

    根据莱比锡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许多新生儿的姓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人员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他们受名人、电视、音乐和体育界的影响就越大。

    2022-03-10

    德国的孩子会理财,也更懂生活 - 海外育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

    2022-03-10

    不一样的传统,不一样的育儿观 - 海外育儿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西方父母普遍认为孩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