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 愿我们一起茁壮成长 ,大班幼儿适合歌曲
- 时间:
- 浏览:207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时间:2012-03-21 09:58来源:未知 点击:次核心提示:20日,在市区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上音乐课,跟老师学唱儿歌。 记者 展萍 摄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时间:2012-03-21 09:58来源:未知 点击:次核心提示:20日,在市区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上音乐课,跟老师学唱儿歌。 记者 展萍 摄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些让70后、80后印象深刻的儿歌现在却难以在孩子们中间流行。今天是世界儿歌日,现在的孩子都在唱什么歌? 流行歌曲孩
20日,在市区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上音乐课,跟老师学唱儿歌。记者展萍摄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些让70后、80后印象深刻的儿歌现在却难以在孩子们中间流行。今天是世界儿歌日,现在的孩子都在唱什么歌?
流行歌曲孩子们唱得挺带劲
20日中午,乍暖还寒的临沂上空仍飘着厚厚的云层,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孩子们蹦跳着一欢歌笑语,三三两两的孩子结伴而行,在人行道上边走边唱。
在临沂第二实验小学门口,12岁的陈嘉豪和小伙伴边唱着《双节棍》边走出校门。陈嘉豪说,他最喜欢节奏快的歌,喜欢《双节棍》里“一句惹毛我的人有”,唱起来特别带劲。说起儿歌,陈嘉豪有些不屑地说:“学校里教的歌都太幼稚了,不是好好学习,就是风景优美,节奏还都特别慢,唱着不上口。”
对于60岁的于先生来说,“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种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儿歌是最难忘的,几十年前物质远没有现在丰富,歌里唱出了人们对老鼠偷粮食的痛恨,孩子们学着也有趣。
说起现在的孩子不喜欢唱那些老儿歌,于先生笑着说:“现在的孩子见过老鼠的都少了,更别说知道灯台是什么样子的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这个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的世界儿歌日,了解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学校里的老师,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个与童年有关的节日。26岁的蒋晓音说,这种节日的覆盖面比较小,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儿歌多是老面孔,缺少“新鲜血液”
每天下午,市区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都会上两节音乐课,老师会教孩子们唱一些儿歌。这些歌曲是从幼儿教育教材中挑选出来的,每首歌曲都不长,包括礼仪规范、生活态度方面的内容。
于小慧从事幼教已两年了,她几乎每天都要跟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于小慧说,这些歌曲是材上选择出来的,朗朗上口,孩子们学起来也很容易,最重要的是,很多孩子一起学,也有利于通过儿歌教育孩子。
于小慧说,现在到处都着各种流行歌曲,商场里放的、家里车上听的、家长在家中放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孩子们都处于模仿能力强的时期,有时候上大班的孩子还会教老师唱些流行歌曲,老师一般也都坦然接受。
在临沂新华书店少儿柜台,适合学龄前孩子的幼儿儿歌书籍和音像制品零零总总不下40种,但翻开一些装帧精美的书籍,记者看到的依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儿歌”曲目。
提起儿歌,无论是中年人、“80后”,还是出生于21世纪的“小花朵”们,能说出的不外乎《小燕子》、《两只老虎》、《歌声与微笑》、《学习雷锋》等几首“老儿歌”。
据了解,近几年,一些国内人士曾陆续发动了一些“新童谣征集”活动,一些新儿歌、童谣也走进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课堂,然而收效却甚微,传唱率不高。
创作不力,新儿歌缺乏生命力
儿歌是每个人童年记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儿歌”曲目,孩子们有新儿歌吗?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还在唱父辈甚至是祖辈传下来的儿歌,真正让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又流传很广的新儿歌并不多见。”临沂文联副调研员、临沂民间文艺家协会李凤军说,创作人员的匮乏是导致新儿歌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作词、作曲、编曲都已经高度市场化,相对流行歌曲的创作,儿歌创作投入大,收益小,市场的不景气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人员少之又少,一些创作者在业余时间从事儿歌创作,但由于对儿童心理和生活了解不够深入,他们创作出的儿歌和童谣缺乏时代感,不能反映儿童的,新歌缺乏生命力。
除此之外,国内外之间交流的匮乏也是导致国内儿歌不景气的原因之一。李凤军说,相比国内,日韩儿歌数量大,日本的动漫产业发达,带动了儿歌的发展。另外,很值得国内学习的是,日本引进了大量外来童谣。
孩子们需要儿歌的陪伴
李凤军认为,儿歌、童谣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儿童的心理是一种有益的影响。有的儿歌是对动植物知识性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性。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普及儿歌常重要的。
“儿歌能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鉴于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现状,关注儿歌很有必要。”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清波说。
刘清波也认为,传唱儿歌是对孩子思想和情感的陶冶,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品德,有了良好的思想和品德才能有好的行为,不管是从孩子个人的一生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来讲,传唱好儿歌其实意义非常巨大。
那如何推动儿歌创作,如何搭建孩子和儿歌之间的桥梁呢?
“首先需要建立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儿歌创作。”李凤军说,儿歌创作要从儿童的内心出发,这就要求从事儿歌创作者花时间、精力去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从的教育视角出发,快餐式地制造出一些型的儿歌。而要做到这一点,好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教育部门在这一方面也要下大力气,提高儿歌的重视程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刘清波认为,在流行歌曲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家长在培养和引导孩子唱儿歌方面有很重要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上的人士以及、学校能更多关注儿歌在儿童的基础教育和早期认识上的重要作用,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
记者张帆崔洪英
(编辑:秀丽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