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 数学教案

  • 设计意图:
    在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 (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 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 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 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 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 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 幼儿操作。
    (5) 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评析/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吴月萍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

    2023-02-15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数学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数学教案,

    2023-02-15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

    2023-02-1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

    2023-02-14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左右》(通用16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左右》(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