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之间有了冲突怎么办

  • 时间:
  • 浏览:251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理智对待幼儿之间的纠纷

    ■陆春燕

    刚开学,孩子们在一起学跳集体舞,鞠躬行礼,互相拍手,拉手转圈……佳宇心不在焉,动作总是跟不上节奏,每做一个动作,嘉怡都要强拉着佳宇去完成。当嘉怡要拉着佳宇的手转圈向前行进时,佳宇却还停留在前一个拍手动作上,甚至表现出不愿跟随嘉怡变换动作的神情。一时之间,嘉怡显得非常恼火,低头咬了佳宇的手指。顿时,佳宇哭着喊“嘉怡咬我了!”嘉怡恼着说:“佳宇不认真跳舞,我是提醒他。”全班孩子都停下了舞步。

    幸好,佳宇的伤不重。我一边把嘉怡拉到队伍之外,一边对佳宇稍加安慰,组织孩子们继续舞蹈活动,同时想着该如何与佳宇家长交流的问题。显然,嘉怡是因为不懂得处理问题的技巧而犯错,在她看来,提醒佳宇“要认真跳舞”是在帮助同伴。但“咬人”是明显的不良行为,嘉怡必须要受到“惩罚”。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嘉怡和佳宇两个人甚至两家人的友谊。

    活动结束,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刚才发生的事情。

    瑶瑶说:“嘉怡,你咬人是不对的,如果你能改正,我就请你做我的舞伴。”“嘉怡,你可以跟佳宇讲,要认真跳舞。佳宇会听话的。如果佳宇不听话,还可以告诉老师。”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嘉怡还是有点不服气,低着头不说话,佳宇则已经平复了刚才的委屈情绪,很爽气地跑到嘉怡面前:“嘉怡,我原谅你。我动作做不好,你慢慢教我。”嘉怡看了看佳宇,觉得不好意思了:“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咬人了。”

    我相信嘉怡的这句道歉是由心而发的,佳宇给了她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她知道怎样面对别人的错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嘉怡咬人的行为可能是出于情绪宣泄的需要,她难以应对集体舞蹈过程中和佳宇动作不和谐的状态,因无能为力而感到烦躁不安,又不会用语言与佳宇进行交流,心里就有很大的失落感。处于“口欲期”的婴幼儿,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咬人”是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他会用嘴去发现一切,并将任何能够拿到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品尝一下,体验各种物品的软硬度、温度和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咬人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但也有一些孩子因语言功能发育迟缓而采用咬人的方式表达需求。

    接下来,就是与佳宇家长交流的问题了。我向佳宇妈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和我的处理和分析,并告诉她:“今天佳宇表现的特别好,用他的大度教育了嘉怡。”佳宇妈察看了佳宇的手指,说:“老师,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背后都有原因,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处理方式。我们大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孩子怎样正确面对同伴间的纠纷,和平解决一些与同伴的矛盾和冲突。”面对佳宇妈的理解,我由衷地表示感谢,并表扬了她:“佳宇妈妈,正是因为有了你的引导,才会让佳宇有这样豁达的胸怀。”

    当遭遇孩子受欺负的情况,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即怎样做才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这样才能让两个当事的孩子在经历中获得成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家长,用适当的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经验】

    家长过度保护怎么办?

    ■孟庆雪

    午饭时,小二班的李老师姗姗来迟,大家都礼貌地问:“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晚?”她叹了口气说:“别提了,刚刚都快被吓傻了。”她情绪激动地讲了起来,刚才小朋友站队离园时,站在队伍后面的涵涵用手抓了前面阳阳的脸,先到的阳阳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抓,根本不听老师解释,自顾自地说:“我们家的孩子从来不找事,怎么给我们抓得这么厉害,像这样的孩子就该让他坐一边去。”随后又指着自己的孩子:“真是窝囊废,抓你活该,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谁打你你就打谁,打坏了妈妈去赔。”正说着,涵涵的姥姥来接涵涵了,她还不知所以然,阳阳妈的火力再次升级:“平时怎么教育孩子啊,抓你家孩子行吗?”边说边往跟前凑。多亏这时候小班班长及时赶到,化解了这场冲突。

    幼儿园是个大集体,在集体生活中,只要小朋友有互动与交流,就难免会有矛盾与冲突。像阳阳妈这种“护犊子”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教师要有与这类家长沟通的策略。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对各种家长,教师要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当家长有不妥的行为时,教师一定要沉住气,让家长把话说完,然后再耐心地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像案例中的教师首先要表示理解阳阳妈的心情。然后向阳阳妈交代涵涵特殊的家庭情况:孩子的妈妈有先天疾病,爸爸长期在外边打工,孩子长期跟随姥姥生活,特殊的家庭造就了孩子孤僻的性格,不善交际,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相处。

    及时沟通,化解矛盾。教师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当孩子间有了矛盾和冲突,要及时化解,不可存侥幸心理。在孩子离园时,要第一时间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让家长明白,教师每次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只是想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样,教师的合理建议家长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宽容对待,息事宁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遗传因素、生长环境、求学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当班级中有这类家长时,想到“人无完人”,抱着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我们可能一时改变不了家长的性格,但是,为了维护家园关系和班级的整体利益,一定要宽容对待家长,息事宁人,不要激化矛盾。

    开会之机,阐述理念。借小班幼儿入园后的家长会,就孩子间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纠纷打“预防针”: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平低,缺乏交往经验,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索性用手甚至用牙齿等动作代替。孩子经常是吵过就忘了,仍然是好朋友。真诚地向家长承诺:我们会竭力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如果孩子之间产生了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家长的谅解。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幼儿园)



    【建议】

    如何矫正幼儿“爱咬人”的行为

    ■张翔升

    一天,一位同事找到我说:“张老师,我的孩子见人就‘咬’,这怎么办啊?”原来,她的孩子牛牛上幼儿园的第二天,被一个孩子在手臂上咬了一下。晚上一家人心疼得不得了,牛牛也哭喊着说不去幼儿园了。这时,牛牛的爷爷哄孙子说:“明天去幼儿园咬那个小朋友好吗?今后谁要咬你你就先咬他。”谁知就这一句不加思考的话,竟种下了祸根。没过两天,就有小朋友被牛牛咬伤。更糟糕的是,这件事还没了结,牛牛又把班中一个小女孩的脸咬伤了,这下家人着急了,开始开牛牛的批斗会,连哄带吓,希望他不要再咬小朋友了。

    然而,牛牛咬人的事不时发生。一个月的提心吊胆,还是等来了最坏的消息:幼儿园根据家长强烈要求,牛牛必须退园。可怕的是,恶梦并没有结束。退园在家的牛牛,下楼与小朋友玩耍,只要稍有争执第一反应就是去咬对方。

    显而易见,牛牛的咬人已经成为一种恶习了。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在人生的早期,婴幼儿具有很强的吸收性心智,很容易就能学会一件事情,特别是这些事情如果和他当时的情绪、自身的生理感受联系在一起时,就更容易学习了。牛牛在第一次被小朋友咬后,情绪极度紧张和恐惧,家里人的关心和制造的悲愤气氛使牛牛一下子就接受了“咬人”的建议。但由于他年龄小,不能对别人的行为含义做出准确的判断,凡是感觉对方有可能侵犯自己就“先下口为强”。每次被咬小朋友的痛哭和他被关注、被批评,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负面的强化刺激。

    要改变这种行为,对其进行认知治疗显然不太可行,因为一个三岁的幼儿是“听不懂”道理的。可行的方案就是行为疗法,也就是用替代强化和负强化等方式来矫正牛牛的行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

odd number是什么意思

“Oddnumber”在英语中指的是奇数,即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例如1、3、5、7、9等。与之相对的是“evennumber”(偶数),如2、4、6、8等。

2025-04-25

探索未来科技,创造无限可能——新材料网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新材料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领先的行业平台,**新材料网(www.xcl99.com)**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最前沿的材料科技资讯、最

2025-04-18

The China Northern Mathematics Olympiad (CNMO)

TheChinaNorthernMathematicsOlympiad(CNMO)isaregionalmathematicalcompetitionforhighschool

2025-04-15

china university tuition fe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uitionfeesforinternationalstudentsatChineseuniversitiesvarywidelydependingontheinstitut

2025-04-15

塑料蜡笔和普通蜡笔的区别

塑料蜡笔(PlasticCrayons)和普通蜡笔(RegularCrayons,通常指传统蜡笔)在材质、特性、使用体验等方面存在一些显著区别。以下是详细对比:一、材质与成分塑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