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小升初”入学考试全面喊停 能否回归公平?(图)
- 时间:
- 浏览:21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导读: @蒋昊VB:近日,南昌市要求全面取消择校,按照家庭住址属地就近入学,一时间优质学校附近的房产坐地涨价。 微追踪: 连日来,网友“蒋昊VB”的这条微博引人关注。......
@蒋昊VB:近日,南昌市要求全面取消择校,按照家庭住址属地就近入学,一时间优质学校附近的房产坐地涨价。
微追踪:
连日来,网友“蒋昊VB”的这条微博引人关注。南昌市要求全面取消择校具体有哪些和解读?南昌一些“名牌”初中今后是否真的按地段招收学生?这些稀缺准学区房价格是否真的因这则消息短时间一哄而高?7月19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进行了走访调查。
资料图片
南昌“小升初”入学考试全面喊停
6月18日,南昌市教育局发布的一则紧急通知成为南昌“小升初”形势的转折点。
这则名为《关于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规举办选拔性入学考试和各类教育乱收费的紧急通知》里明确表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学历教育学校、事业单位办学校)不能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和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严禁各类教育乱收费。凡违反国家、省、市有关的学校和责任人,将依照有关严肃处理。
通知一经发出,在市民尤其是小学生家长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这意味着,今后南昌任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不得以举行“小升初”选拔考试的形式招收学生,哪怕是多年来“以考论英雄”的南昌外国语学校及南昌十中少年班也不例外。
是否全部按地段分配入学并无
得知这一消息后,另一则消息继续在学生家长中开来:“小升初”考试喊停了,今后全部都将按地段分配入学,想让孩子上名校,“拼”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拼”房子,“拼”户口。南昌市民丁先生的孩子即将升上小学五年级,“如果今后真的按地段分配入学,我现在就要开始留心好学校周边的房子了”。丁先生说。
不过,7月19日,南昌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教育局下发的这则通知只是明确“小升初”不再考试,至于以前以考试形式招收学生的南昌外国语学校、南昌十中少年班明年究竟是按地段招收学生还是通过学校推荐等其他形式尚无,到底哪些地段的学生能到这些学校就读更是不得而知。
名校周边学区房价稳中略升
尽管如此,房产中介依旧紧紧把握住了这个信息,以此为学区房“吆喝”。“58同城”网站上就有这么一则由房产中介发布的房源信息,其标题为“×××学校按地段划分了,你还在等什么”。
×××学校周边房价是否真的因为教育局“小升初”考试的这纸公文而“水涨船高”?7月19日,记者来到该校周边了解情况。
某小区紧挨该校,在其对面的“江投地产”里,一名房产中介告诉记者,最近每天都有4、5个顾客前来了解学校附近房源,周边小区房价都已高达每平方米9000元至元不等,前几个月只要每平方米8000至元。“现在地段没分出来,我们不能确定哪些楼盘一定能分到这个学校,但是有两个小区与该校在一条上,我认为买这两个楼盘最保险。”
×房产抚河桥分行工作人员蔡光鑫表示,学区房一直都很抢手,房价一般只涨不跌,“地段划分没出来,我们不敢轻易跟顾客承诺买房就能读×××学校。但是我估计一旦真的划分了地段,哪怕两个楼盘紧挨在一起,地段内外的房价都会有很大落差。”
房产中介以稀缺学区房为卖点,学生家长是否真能“买账”?丁先生表示,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目前大家是有这个“心”但没这个“胆”,“毕竟买房子是件大事,万一买了之后又刚好不属于地段内,或者改了其他什么政策,岂不是当了冤大头,还是先观望一下政策再说。”(来源:江西日报记者 许卓)
小升初,对很多小学生家长来说,就是一场战役。现在,决战的号角马上就要吹响了,家长们为之付出的6年忙碌即将收获果实。今天,请随着记者的走访,一起聆听四位正准备参加小升初考生的家长的故事,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本文中的家长都在为孩子考上一所好的中学而费尽苦心,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其实,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广大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康的身心,也许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向。
孩子是从去年开始接触奥数和英语的,直至今年才为她增加了语文。“最开始我们为孩子增加语文培训班时,还在为孩子天天奔波于各培训班而心疼,觉得孩子挺累的。直到有一天,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报了两个英语班,因为这个英语班是为小升初而制定的,很多题目就是针对小升初考试的题型。之所以报两个班是因为每个班的知识重点不一样,所以报了两个,希望孩子学得全面一点。”刘霄说道,“想到孩子为小升初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再辛苦一点考到了理想的学校就好了,怎么苦也就是一年了。”
从此以后,刘霄的孩子一个星期两节英语、两节奥数、一节语文,排满了她的双休日。记者问,这么多课程孩子哪来的休闲时间?为何要上这么多培训班?刘霄表示,“这么关键的时刻,还去在乎休闲时间,学习都来不及了。其实我孩子上的课还不算多的,据我了解,有一个人光给孩子报的英语班就有三个。因为大家都为了孩子能够考到好的学校,不少人报了两个奥数班,所以若是这样算下去,有的学生报班更多。我们花了这么多钱,也是希望孩子考到好学校,将来有好的出。”详细报道
记者从南昌市教育局了解到,明年南昌市将继续增加均衡生招生计划,加快进度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网点的布局,以引导城区初中均衡发展。
据了解,今年南昌市城区初中招生仍然实行小学毕业生按实际家庭住址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招生范围予以安排录取。今年,因撤销了南昌四中、滕王阁学校的初中招生,并将南昌十五中与南昌三十中合并办学,以南昌十五中的名义招生,原南昌三中高中部下放给了东湖区育新学校办初中,因此共调整了81条巷,涉及1800多名学生,面向社会公布后反响平稳。
由于初中要求择校的矛盾仍然较大,特别是有一些热点初中矛盾突出。南昌市教育局为此决定,明年继续增加均衡生招生计划,并加快进度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网点的布局,以引导城区初中的均衡发展。详细报道
今年5月,彭鹏刚刚参加了一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考试。其中的一个科目里,上千名考生被划分成不同的组别,走进不同的教室,在的20分钟内,用计算机完成200道逻辑题平均6秒钟做完一题。
彭鹏的年龄是6岁,而他要考取的,是上海一所著名的重点小学。
对许多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来说,这样阵容庞大的考试并不陌生。在小学老师口中,这场考试有时不过是一次轻松的“面试”又或“校园体验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它的阵势俨然逼近中考、高考,以及各种各样的考试。
“这些考试大多并不对外公开,形式五花八门,学校各出奇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介绍说。事实上,尽育部一直“任何形式的幼升小考试”,但变相的选拔依旧屡禁不止。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在许多知名小学的校园里,这种略带神秘感的面试造就了中国年龄最小的一批考生,以及无数焦虑的父母。在一些论坛的“幼升小2012”版块中,大人们不断钻研著名小学“幼升小”的“面经”,通过别人透露的蛛丝马迹猜测不同小学的试题与考试形式。一些父母刚带孩子参加完面试就上论坛“晒喜悦”,更多的人则悲伤地感叹“孩子又给人当了分母”。
对于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上小学啦”再也不是一句轻松美好的话语。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这场被称作“幼升小”的战争。 详细报道
小升初考试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对于考还是不考,家长和考生都很纠结。就在南昌十中、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小升初选拔考试刚刚尘埃落定之时,昨日,南昌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再次强调,今后南昌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严禁各种乱收费行为。
据了解,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发改委、审计署《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和江西省教育厅、发改委、审计厅《关于贯彻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17日,南昌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再次强调,今后,包含南昌外国语和南昌十中在内的南昌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学历教育学校、事业单位办学校)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严禁各种乱收费行为。
通知指出,这是一项政策性和延续性很强的措施,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学校要严格遵守,认真执行。为严肃纪律,规范行为,凡违反国家、省、市有关的学校和责任人,将依照有关严肃处理。详细报道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13日电南昌市教育局消息,南昌市于4月17日起对城区小升初学生的“三证”(户口本、房产证、父母身份证)进行联审。对于初审存在疑问的,学校将上门上户调查核实。
据了解,根据2012年南昌城区小学升初中信息审验工作安排,从即日起至本月13日,首先由学校组织学生录入学生信息。在初审过程中,南昌城区地铁一号线拆迁户子女回原拆迁地入学必须持房产证、户口本和家庭拆迁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若到租赁地就读还须提供房屋租赁合同进行审验。
依关流程,小升初报名信息初审后,由城区各小学学生电子信息到市中招办再进行联审。今年南昌小升初全市联审时间为4月17日至28日。
按关要求,青山湖区、高新区和经开区辖区小学毕业生,属城镇户口且又要求回家庭实际住址附近市属学校就读初中的,其小学毕业生报名信息及送审相关材料由市中招办负责联审,其余的由区中招办负责审核、分配。
据悉,小升初联审材料包括:小学毕业生家庭户口本、小学毕业生家庭房产证、小学义务教育登记卡、小学学生学籍表等证件。各毕业班班主任须按小升初报名序号的先后顺序将审验的房产证、户口本和学籍表、义务教育卡等相关材料整理好按时进行送审,否则不予审验。详细报道
谁家拥有一个即将“小升初”的孩子,家长的内心一定是“鸭梨山大”。一位家长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
现如今,“小升初”已被并成为与中考、高考并列为“人生三大考”。虽然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反对各种形式的“小升初”考试。但在实际上,“小升初”的各个主体:学校、家长、培训机构早已对一切“潜规则“心知肚明……每个主体都熟练却又无奈地围绕着这一块领域团团转,其中的内幕,众人皆知,却难以更改。
而受教育的主体孩子却被放在了最后一端,这样畸形的一个怪圈,何时能结束?
“小升初必须依法免试”,教育部一位官员在曾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到。,但这一命令似乎早已名存实亡。
据《南都周刊》今年5月报道:小升初共有“占坑”、“自选”、“推优”、“特长生”、“共建生”、“子弟生”、“双拥生”、“定向生”、“直升”、“寄宿”、“私立生”、“随班就读生”、“条子生”,以及“电脑大派位”等方式,而据其他总结出的,小升初共有16种升学方式之多。
其实很多家长发现,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方式却成了一种垫底的升学办法。“落后就要想办法。”家长们经常是在尝试了所谓的推优特长之后,才无奈不甘地等待“命运抉择”。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综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