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幼儿教师资格证
- 时间:
- 浏览:579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一、填空题
1.______ 与______ 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要素,二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的是______ 。
3.儿童的依恋行为一般有______ 、______ 、______ 。
4.我国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类:______ 、______ 、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______ 、______ 、______ 、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5.______ 是指观察者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观察对象依次轮流进行观察。
6.在游戏的观察记录中,有表格记录、______ 、______ 、______ 等方法方式。
7.根据实验研究的场所不同,可以将实验分为______ 和 ______ 两种类型。
8.______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9.______是指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对象。
10.______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作用。
2.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3.简述运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
1.陈鹤琴先生曾经说:“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佳蕾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彩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3.幼儿园小朋友午睡起床的时候,航航(化名)把两件毛衣拿在手里,身上就穿件外套,王老师连忙对他说:“快把毛衣穿上,要感冒的。”他歪着头对王老师说:“我穿上你给我一个五角星!”王老师没回答。他慢慢穿好衣服,走到王老师跟前说:“老师,我衣服穿好了,你给我五角星吧。”王老师想:如果给了五角星,会不会他明天后天还这么做呢?于是王老师对他说:“穿衣服是小朋友自己的事,五角星是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的。你等会儿上课表现好的话,我再奖励你。”航航听完生气地说:“那我把衣服脱了。”王老师见他站着没动,也就没理会他,谁知他走到门外说:“你不给我五角星,我就不进去了。”
(1)你如何看待航航的行为?
(2)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怎么做?
4.有位教师在带领幼儿散步时,听到几个孩子作如下的对话:
甲:嘿,告诉你,小慧的爸爸妈妈是瞎子。
乙:他们上街要用棍子。
甲回过头去问小慧:你爸爸妈妈是不是瞎子?
慧:不是瞎子,是盲人。
甲、乙:是瞎子,就是瞎子。
慧:不是瞎子,是盲人,就是盲人。
这时好几个孩子都插进采,七嘴八舌地叫嚷:小慧的爸爸妈妈都是瞎子,都是瞎子。小慧顿时露出痛苦的表情,哭了起来。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幼儿教师应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幼儿心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环境因素 幼儿个体因素
2.《爱弥儿》
3.回避型 安全型 反抗型
4.教育基本法 基础教育法 社会教育法 学位法 教师法
5.扫描观察法
6.实况记录 图示记录 影像记录
7.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
8.心境
9.教育法律责任主体
10.“慎独”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2)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
(3)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
(4)有利于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2.(1)活泼好动;
(2)好奇好问;
(3)喜欢交往;
(4)独立性不断发展;
(5)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6)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7)易冲动,自制力差,同时自制力不断发展。
3.(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
(2)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要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斥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2.(1)小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可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知识、经验少,语言正在发展,有意注意还未很好发展,应尽量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进行教学。
(2)中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习惯于集体教学,知识、经验增加,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次数应增多,时间适当延长;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
(3)大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各方面均显著发展,自勻觉性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动内容要丰富、充实,教学活动时间要延长,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
3.(1)案例中的航航想得到五角星,所以他说我把衣服穿上你就得给五角星。为了某种奖励而引起的情绪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儿童去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
(2)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一切细节或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具体方法包括:①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②成人情绪自控的示范;③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④帮助孩子控制情绪;⑤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⑥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4.幼儿教师必须主动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了解幼儿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其中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干预性观察和间接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严格意义的观察,是在完全不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对幼儿直接进行观察。干预性观察仍然是使幼儿处于自然状态,只是根据观察目的,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条件,或采取某种方法诱发幼儿的心理活动,观察其表现。自然观察法和干预性观察法都属于直接观察法,即研究者亲自对幼儿进行观察。研究者还可以用间接观察法,即通过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来了解幼儿的心理。间接观察法有:调查访问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2)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称实验观察法,是心理学上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自然实验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进行干预性观察。这样,幼儿表现自然,研究者又可以按研究任务控制幼儿心理活动的产生和进行。这种方法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是最常用的方法。
(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的谈话法和日常谈话的区别在于,谈话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甚至准备好谈话提纲,以达到获取必要的信息的目的。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一种间接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幼儿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成人,去了解该幼儿心理表现的一种方法。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拟定调查提纲。最好事先让被访人了解调查意图和内容。调查访问法的不足之处是被调查人的报告往往依据回忆而提出,因而不十分准确。另外,被调查人所介绍的情况常常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以上介绍了常用的几种。题中案例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由于这位教师比较细心观察幼儿的言谈和行动,而及时地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她了解小朋友们对“瞎子”的好奇心,以及对不幸者不懂得去同情的态度。只要及时了解孩子,就能够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地做好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