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健康的食疗养颜方法

  • 时间:
  • 浏览:4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中医健康食疗养颜方法

  如何做到食疗?中医学健康养颜法相信大家都之闻其名,未知其奥秘啊。想我们古代如此多的美女是如何保持白皙呢,除了天生丽质,中医养生美食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宝呢!那么,如何做到食疗?下面是我们详细的怎么食疗法。

  常有人向医师反应,都为美白,投资买了许多瓶瓶罐罐,却还是敌不过暗沉、蜡黄的气色!这时候就该反思生活型态是不是不够健康,转向五脏六腑精气的调理吧。不同于西医讲求直接淡化黑色素,中医更讲求调气、排毒,所谓中医美白,肤质的透明、亮泽度,比认真选粉底色号深浅更重要,其中,肝、脾、肾就是三个调理重点。

  美白真的要由内而外

  1、肝:常紧张、生气,就会造成所谓的肝郁气滞,出现黄黄的脸色。

  2、脾:偏食会伤脾脏,排毒差、气血慢,不但会导致肤色黯沉,更容易累积黑斑。

  3、肾:常生病、过劳会伤肾,造成虚火太旺,会使肌肤上爱乱长东西,变成小脸。

  医师说:总结来说,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就是养内脏最好的良方妙药啦!

  说到中药补身,大家最怕苦药味和煎煮麻烦,在这里中药医师要教大家一套既美味又方便的“时辰。经络美白法”,根据早、午、晚的经络走向,各调配一道简单美白轻食补气排毒,不擅做菜的人也能轻松上手哦!

  时辰、经络美白法 养出美白好体质

  1、早上7:00-11:00点——绿豆豆浆

  上午经络走到胃和大肠经,是重要的美容经络,淀粉和丰富白质,有很好的解毒、美白效果,吃完早餐煮一杯绿豆豆浆去上班,上午的.排毒都顾到了。

  食谱:买一人份的豆浆,放进适量玫瑰和绿豆煮到绿豆松软就可能喝。

  2、下午2:00-5:00点——冰陈皮醋

  下午血压会升高,血里酸性物质增加,肌肤易缺氧、暗沉,这时经络走到肝经,醋加陈皮能放松郁闷的气,还能调理荷尔蒙,有淡斑、化解黑色素的功能。

  食谱:大瓶工研醋丢入冰糖100g+陈皮50g,免放冰箱酿三周后,每天直接喝一点。

  3、晚饭之后要解火,杏仁是很温润的良药,它还能安定夜间的肌肤细胞,加上银耳,可以补充胶原蛋白,饭后当点心很清淡。

  食谱:银耳20g+杏仁粉40g+500cc,不用加糖煮两分钟就能吃。

  美白食品大推荐

  1、豌豆:具有“去黑黯、令面部光泽”的功效。现代研究进一步发现,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起到润泽皮肤的作用。

  2、白萝卜:“利五脏、令人白净肌肤”。白萝卜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是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褐质沉积。因此,常吃白萝卜可使皮肤白净细腻。

  3、胡萝卜:被誉为“皮肤食品”,能润泽肌肤。另外,胡萝卜含有丰富的果胶物质,可与汞结合,使人体里的有害成分得以排除,肌肤看起来更加细腻红润。

  4、芦笋:富含硒,能抗衰老和防治各种与脂肪过度氧化有关的疾病,使皮肤白嫩。

  5、甘薯:含大量粘蛋白,维生素C也很丰富,维生素A原含量接近于胡萝卜。常吃甘薯能降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益肾阳,从而有助于护肤美容。

【中医学健康的食疗养颜方法】相关文章:

1.女人美容养颜的食疗方法

2.女性养颜食疗

3.养颜雪白食疗

4.美容养颜食疗推荐

5.美容养颜的食疗介绍

6.补血养颜的食疗菜谱

7.补血养颜的食疗介绍

8.女性秋季养颜的食疗

猜你喜欢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025-08-21

169E CPU 天梯图 2025

在2025年的电脑性能选购时代,精准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CPU显得尤为关键。169ECPU天梯图2025提供全面、权威且实时更新的性能排行榜,涵盖桌面CPU、笔记本处理器以及移动

2025-08-18

Your All-in-One Mandarin Learning Hub

Thisthoughtfullydesignedplatformempowersnon-ChinesespeakerstolearnMandarinstepbystep—fro

2025-08-14

点燃学习热情,从 Learn Chinese 开始

在全球化迅速推进的今天,中文已成为一种极具价值的语言技能。不过,面对繁复的汉字体系和独特的发音规则,不少非中文母语者望而生畏。那这时候,“LearnChinese”平台(来源于

2025-08-0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使命与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InternationalCentreforHigherEducationInnovationundertheauspicesof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