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是为了不表扬-育儿观念

  • 时间:
  • 浏览:141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表扬的一个最本质目的是为使孩子确立起一种内部激励机制,即当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很多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好好表现,常常会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对孩子进行“奖励”,应该说,对孩子实施奖励教育,要比处罚更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这也是理性教育的表现。    表扬的一个最本质目的是为使孩子确立起一种内部激励机制,即当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对孩子的“表扬”、“奖励”是为了今后不必再进行针对具体事件的强化,是为了“不表扬”。    正确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    一般来说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在奖励和表扬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营养说明和性格营养说明,将二者巧妙配合,灵活运用。    1、三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很少,他们对某些精神奖励方式缺乏体验,而更看重他们所熟悉的某些物质奖励,比如好吃的果、点心,漂亮的衣服、玩具等。所以,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当多采用一下物质奖励的手段,来强化孩子的好习惯和好行为。    2、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过渡到以诸如口头表扬、赞许、点头、微笑、注意或认可等精神奖励为主的阶段。例如对三、四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可以用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他到户外或公园游玩、和他一起下棋做游戏等作为奖励。    3、根据孩子的性格营养说明"因人施奖",切忌千篇一律。对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不宜过多地奖励,防止滋长他的骄傲情绪和虚荣心;对性格内向、不多语、不好动的孩子则应及时地予以表扬和奖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父母在奖励孩子时还要注意奖励的方向性和教育性。奖励孩子一定要掌握好方向性问题,不宜单纯为了奖励而奖励。要让孩子明白对他的奖励决不是他做的事情的本身,而是奖励他做事情的态度。例如,对于孩子的助人为乐的行为进行奖励,通过奖励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奖励的教育性是通过奖励使孩子有光荣的感受,有幸福的体验,从而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错误的奖励    当孩子出于内在的兴趣或进取心而表现出好的行为时,家长若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和上进心。比如,孩子自己非常喜欢画画,他并不需要家长的表扬和物质奖励,而只要获得认可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画出很美的画,家长只要关注一下就行了,但如果家长说:“宝贝真棒,晚上给你做好吃的。”这样反而使孩子厌烦,“我的努力和成就就只是为了一顿美餐吗?”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成就感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猜你喜欢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025-08-21

169E CPU 天梯图 2025

在2025年的电脑性能选购时代,精准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CPU显得尤为关键。169ECPU天梯图2025提供全面、权威且实时更新的性能排行榜,涵盖桌面CPU、笔记本处理器以及移动

2025-08-18

Your All-in-One Mandarin Learning Hub

Thisthoughtfullydesignedplatformempowersnon-ChinesespeakerstolearnMandarinstepbystep—fro

2025-08-14

点燃学习热情,从 Learn Chinese 开始

在全球化迅速推进的今天,中文已成为一种极具价值的语言技能。不过,面对繁复的汉字体系和独特的发音规则,不少非中文母语者望而生畏。那这时候,“LearnChinese”平台(来源于

2025-08-0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使命与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InternationalCentreforHigherEducationInnovationundertheauspicesof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