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法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时间:
- 浏览:223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第四单元 加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四单元 加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验算。
教具: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小卡片出示)
2、 笔算。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例题。
1、 情境引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 板书:143+126
(1) 学生尝试自已想办法进行计算。
(2)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 用笔算的形式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自已注意: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应从个位算起。(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 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式,从哪里算起?
3、 验算的方法/
(1) 什么是验算?
(2) 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列式。
(3) 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从哪一位算起?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后记:在例题1首先让学生尝试提问题,张家艳提出了:二、三年级合起来比一年级多多少本?这类问题在教学中还没明确涉及到,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自已在尝试两步、甚至三步应用题了。
第二课时 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及时总结。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笔算进位加法,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 笔算,说一说计算过程。
3、 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出示例题图,昨天我们解决了二、三年级的一共借书的本数。
1、 例(1)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板书:85+143=)
学生尝试笔算:组织交流,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十位上8加油站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验算并写横式上的得数。
2、 例(2)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学生列式:85+126)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说一说笔算过程。
3、 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
指名板演,组织交流,进行小结。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引导学生自已总结:哪一位上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课堂气氛较好。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行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加法验算,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比一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 笔算。265+137 472+58
让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可以怎样验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第6、8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能力。
2、 完成第9题,做完后,请学生结合情境,提出一些新问题。
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7题。
教学后记:复习加法法则,长度单位的进率。强调进率是十进制。
第四课时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