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课堂,智慧地对话

  • 时间:
  • 浏览:222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周卫东,江苏省东台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在省内外应邀执教观摩课数十节,受到广泛好评。2001~2005连续五年获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征文比赛一等奖。

欢迎来到少儿教育在线,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少儿教育在线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课堂,智慧地对话

——周卫东执教“折线统计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投影课本中的主题图及统计表)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图略)  

  

  生: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统计)

  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

  1.引发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生汇报)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  )时到(  )时,降得最快是(  )时到(  )时。]

  生:我认为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

  师: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

  生1:因为7时到9时上升了4℃,16-12=4℃,9时到11时上升了6℃,22-16=6℃,11时到13时上升了2℃,24-22=2℃,所以9时到11时气温上升得最快。

  生2:15-9=6℃,所以17时到19时气温下降得最快。

  师: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答案的呢?

  生:用减法计算出来的。

  师:假如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

  生:不能!

  师:确实如同学们所说,不能直接看出,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板书:计算不能直接看出)。

  2.激疑

  师:同学们能不能思考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

  [片刻后,学生汇报:做成统计图、画正字、做成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等。]

  师(板书:统计图):看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来向书本请教。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94页。

  [学生自学。]

  3.构建

  师: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

  生: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师:好,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看看这张统计图是怎么形成的?

  [电脑按图的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师辅助语言适时解释。]

(图略)  

  师:仔细观察,刚才这个问题(投影再度出示问题),不计算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吗?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生2: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

  师: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生: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板书:陡)

  师: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

  生:快。

  师: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

  生:快。

  [师点击,陡的线段闪烁。板书:陡——快]

  师: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

  生:慢。

  师: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

  生:慢。(板书:平——慢)

  4.促思

  师:同学们,请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谁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板书:变化情况)

  5.沟通

  师:大家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交流。教师投影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

  师:现在大家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话想说?

  生:……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

  第一层次:操作应用(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好吗?

  [教师出示作业纸,等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3名同学到台上展示,要求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

  师:这儿有一张完整的统计图(点击成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略),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第二层次:选择深化

  师:同学们,想继续研究下去吗?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出示南极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这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哪些地方呢?请认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图略)  

  

  生:图(1)应该是南极。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肯定很冷。南京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所以是吐鲁番。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

  生:一天中气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

  师:其实这是折线统计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师:既然图(1)、图(2)分别说的是南极、吐鲁番。那图(3)就是南京了。你能联系南京气候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吗?

  生:南京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5℃,气温都很高。

  师(小结):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第三层次:辨析升华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2题中的统计表,学生在作业纸上绘图。]

  师(投影图1):这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作品,请仔细、认真地观察这张图,你们有没有话想说?

(图略)  

  生1:有点不好看。

  生2:整个折线的位置居上,不美观。

  生3:不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

  生1:我们可以把下面多余的部分去掉。

  生2:把多余的地方删掉。

  师:能不能表达科学合理些呢?

  生1:可以用“隐藏”,把0至100的网格线隐藏起来。

  生2:还可以用“折叠”。

  师:“隐藏”、“折叠”,多好的词!我们请电脑来帮忙,好吗?(多媒体动态演示图1变成图2的过程。学生很兴奋。)

(图略)  

 

  

  师:图中哪里表示隐藏或折叠呢?

  生1:图中歪歪扭扭的部分。

  生2:图中弯弯曲曲的部分。

  师:是这样吗?(多媒体闪烁表示省略部分的折线)

  师: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图,面对图(2),你还有没有话想说?

  生1:现在还不是很完美。

  生2:现在虽然多余的部分去掉了,但图中表示数据的折线没有变,还是不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状况。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还要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每一格的间距拉大,也可以看清楚它的变化情况。

  师:是这样吗?(多媒体再次演示图2变成图3的过程)  

  师:现在你能从统计图里清楚地知道什么?

猜你喜欢

探索国学经典,尽在《千字文拼音专题》

探索国学经典,尽在《千字文拼音专题》(https://www.61eo.com/qianziwen/)!自南朝梁流传至今的《千字文》,以千字不重之妙,融汇宇宙万象与修身治学之道

2025-10-24

python和c++的区别,小学生先学哪一个

一、Python和C++有什么区别?难易程度不同:Python比较简单,像是在用英语说话一样写程序。C++比较难,需要写很多符号,比如{}、;等。学习目的不同:Python适合

2025-10-20

初中作文《我与北京的故事》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座难忘的城市,而对我来说,那座城市就是北京。我的幼儿园时光是在北京度过的,虽然那时我还小,但那段记忆一直温暖地留在心里,像一盏小灯,时常让我想起那份单纯的快乐

2025-10-15

请以“我与xx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求作文。童年的记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曾在盛夏的午后品尝妈妈刚刚切开的还带着蒜味的瓜:曾与小伙伴一起嬉戏玩闹笑声回荡云雪;也曾在看雪听风中体悟到不一样的内心感

2025-10-15

解锁汉语拼音,轻松入门!推荐61EO在线学习平台

亲爱的家长和汉语学习者们,你们是否还在为孩子拼音发音不准而烦恼?别担心!今天强烈推荐https://www.61EO.com/pinyin/——这个专为汉语拼音量身打造的学习宝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