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童年:太行山儿童团抗日歌飞六十年-作文日记
- 时间:
- 浏览:95
- 来源:少儿教育在线
抗日歌飞六十年 激情燃烧是童年——寻访太行山上抗日儿童团
历经60年风霜雨雪,太行山上的抗日儿童团员们———那曾在硝烟中跃动的步伐已经蹒跚。但岁月吞噬青春,却抹不去血与火的记忆。嗓音已然苍老,歌声却依旧清新。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半月谈记者走访了太行山区,找寻那些将自己童年献给民族救亡运动的儿童团员们。他们口中那一阵阵响亮亦悲壮的歌声,穿越60年的岁月,将人带回那满溢血腥与豪情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他们稚嫩的身躯如同整个民族,经历着残酷和伤痛,表现出顽强和热情,收获了胜利和成长。在本该受到呵护的年纪,他们付出心血乃至生命,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也为了我们今天的光明。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流传甚广,唱的就是晋察冀边区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他为掩护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将“扫荡”的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杀害。在河北平山、顺平、行唐、涞源乃至在山西都有王二小式的英雄。也许,究竟谁是王二小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有一批儿童团员为了救亡事业,凋零了自己正在怒放的生命之花。 位于太行山区的阜平县是抗战晋察冀边区的中心,据70岁的阜平县原党史办主任张士双介绍,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在阜平“大扫荡”了8次,屠杀我同胞5000多人,烧毁房屋近14万间。在阜平县凹里村一个简朴的农家院落里,曾任阜平县副县长的老儿童团指导员顾金兰对半月谈记者说:“你们坐的那个地方就落过日本人的炸弹,你们身后那间屋被烧过两次。” 阜平县辛庄村77岁的王专曾任村里的儿童团长。王专说,1943年日军来“扫荡”,从南向北过去之后,人们没防备他们又从北向南过来,王专被敌人追着跑了3个山头才跑脱。当时有不少人被抓住了,其中有他一个15岁的堂兄王朱。据同被抓去的人讲,日军逼王朱说出粮食等的埋藏地点,王朱坚决不说,村里人看到日军打他打断了三根木棍,最后将他刺死。平阳乡的一个村儿童团长,在1943年反扫荡时,因拒绝告诉敌人粮食藏在哪儿,被敌人扔到燃烧着的房子里。火堆中,这位儿童团员还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少先队的历史上记载,在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少先队和儿童团员,晋察冀等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
“春天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大街上,哨子吹,儿童团要开大会。”
采访中,74岁的顾金兰老人对半月谈记者唱起了这首《儿童团四季歌》。“那是充满歌声的年代。1937年,村里开始组织儿童团,宣传大家打日本是儿童团的主要工作之一,唱歌是最常用的宣传办法。”老人说。抗日儿童团的任务,顾金兰老人也用歌声唱出来:“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 1939年,王专演过一个街头剧《打倒日本鬼子》,他演日本鬼子,工农兵学商齐喊打倒,他就要趴在地上,每演到这儿群众都鼓掌大笑。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猜你喜欢